《渡台湾 其一》

时间: 2025-01-10 19:14:34

君问台湾路,沧溟地欲浮。

十更约千里,八宇只孤舟。

旁瞷金门岛,横冲黑水沟。

相传旧疆域,隋号小琉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问台湾路,沧溟地欲浮。
十更约千里,八宇只孤舟。
旁瞷金门岛,横冲黑水沟。
相传旧疆域,隋号小琉球。

白话文翻译:

你问我去台湾的路,像要在浩瀚的海洋中浮沉。
十更时分,约有千里的距离,八方星宇中只有一只孤舟。
向旁边望去是金门岛,横亘着黑水沟。
据说这里的旧疆域,隋朝时称之为小琉球。

注释:

  • 君问:你问。
  • 台湾路:指去台湾的道路。
  • 沧溟:指深邃的大海,形容浩瀚无垠。
  • 十更:指夜晚十点,古代计时法,约为现在的凌晨两点。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 八宇:指八方星空,形容夜空的辽阔。
  • 孤舟:孤单的船只,象征孤独与渺小。
  • 旁瞷:侧目观看。
  • 金门岛:台湾海峡中的一个岛屿,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 黑水沟:指海峡或水流,暗示水的险恶。
  • 旧疆域:指古代的领土。
  • 隋号小琉球:隋朝时期的称呼,琉球群岛在古代与台湾有密切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廷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以描绘边疆风光和抒发游子思乡之情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海上交通逐渐繁荣之时,诗人在出行途中以诗寄情,表达对台湾的向往与对祖国疆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渡台湾 其一》是一首描绘台湾航行路途的诗作,诗人在此诗中透过对海洋、孤舟、金门岛等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未知旅途的渴望与敬畏。全诗开篇以“君问台湾路”引入,直接与读者对话,增强了代入感。接着通过“沧溟地欲浮”的描写,展现出大海的浩瀚与不可预测,突出旅途的艰难。

“十更约千里,八宇只孤舟”,诗人用“千里”与“孤舟”的对比,强调了旅途的孤独与遥远,仿佛在诉说着对未知的期待。紧接着“旁瞷金门岛,横冲黑水沟”,金门岛的出现为整首诗增添了地理的厚度,也隐含着对历史的追溯。

最后一句“相传旧疆域,隋号小琉球”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展现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家国的眷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精炼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探索与思索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深邃的历史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问台湾路:直接引入,设问增加了亲切感。
  2. 沧溟地欲浮:描绘海洋的浩瀚,暗示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3. 十更约千里:时间的点滴与空间的远阔形成对比,突出孤舟的渺小。
  4. 八宇只孤舟:强调孤独,宇宙的浩瀚与个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
  5. 旁瞷金门岛:引入具体的地理位置,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6. 横冲黑水沟:暗示水域的险恶,增加了航行的危险感。
  7. 相传旧疆域:引入历史背景,增强诗的厚度。
  8. 隋号小琉球: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表达对家国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洋比作“沧溟”,突显其深邃与神秘。
  • 对仗:如“十更约千里,八宇只孤舟”,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 夸张:千里、孤舟等词语的使用,强调距离和孤独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台湾的向往与对航行艰辛的感慨,同时蕴含了对历史疆域的思考与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湾:象征着未知与探索。
  • 沧溟:象征浩瀚与深邃。
  • 孤舟:象征孤独与渺小。
  • 金门岛:象征历史与文化的交汇。
  • 黑水沟:象征旅行的艰险与未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问台湾路”中的“君”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或同行者
    • C. 自然界的声音
  2. “十更约千里”中“十更”指的是哪个时段?

    • A. 晚上十点
    • B. 凌晨两点
    • C. 正午时分
  3. 诗中提到的“金门岛”是哪个海域的岛屿?

    • A. 南海
    • B. 台湾海峡
    • C. 黄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吴廷华的《渡台湾》与李白《渡荆门送别》都描绘了航行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前者更侧重于地理与历史的交融,而后者则强调人际感情与别离的哀伤。两者都表现了旅途的孤独,但所传达的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吴廷华及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