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避难六首》

时间: 2025-01-27 03:26:20

宦游二十载,时异即东还。

勇弃斗升给,本无分寸攀。

家贫空归巧,学废重时顽。

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宦游二十载,时异即东还。
勇弃斗升给,本无分寸攀。
家贫空归巧,学废重时顽。
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

白话文翻译

经过二十年的仕途游历,时局已然变迁,我只好东归。
我勇敢地放弃了争名夺利的机会,本就没有心思去攀附权贵。
家境贫寒,我回到家乡却一无所获,学业也因沉迷世俗而荒废。
在平常的岁月里已经没有什么希望,更何况在这松竹环绕的隐居之所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宦游:指做官时的游历。
  • 东还:返回到东边的家乡。
  • 斗升给:争名夺利,获取官位和俸禄。
  • 分寸:指的是分寸之道,或合适的程度。
  • 家贫:家庭贫困。
  • 巢:巢穴,隐居之地。
  • 松竹关:指松树和竹子环绕的地方,象征自然环境。

典故解析

  • “宦游”:古代文人常常以仕途为志向,但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经历了长时间的宦海沉浮后,感受到世俗的无奈和归隐的渴望,反映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对宦游的回忆与反思,表达了对仕途浮华的失望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在二十年的游历中,诗人经历了权利的争斗与世俗的纷扰,最后选择放弃这一切,归隐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诗中的“勇弃斗升给”一语道出了他对名利的淡泊,而“家贫空归巧”则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人在平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更多的无奈与孤独,尤其是“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一句,既是对世事的感慨,也是对隐居生活的无奈承受。整首诗在意象上兼具清幽与孤寂,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宋代士人的一种普遍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宦游二十载,时异即东还。
    经过二十年的仕途游历,时代已经变化,我只好返回东边的故乡。
  2. 勇弃斗升给,本无分寸攀。
    我勇敢地放弃了争名夺利的机会,原本就没有心思去攀附权贵。
  3. 家贫空归巧,学废重时顽。
    家境贫寒,归来时却一无所获,学业也因沉迷于世俗而荒废。
  4. 平世已无况,况巢松竹关。
    在平常的岁月里已经没有什么希望,更何况在这松竹环绕的隐居之所呢?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 比喻:将“巢松竹关”比作隐居的生活,表达了一种宁静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宦海浮沉的沉思,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宦游:象征权力与名利的追逐。
  • 家贫:代表归属与失落。
  • 松竹: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宦游?
    A. 十年
    B. 二十年
    C. 三十年

  2. 诗中提到的“斗升给”主要指什么?
    A. 争名夺利
    B. 学习
    C. 隐居

  3. 诗人最终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
    A. 继续仕途
    B. 隐居山林
    C. 旅行四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 陶渊明《归园田居》:反映归隐田园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陈著的《山居避难六首》更侧重于对世事的反思与无奈,而王维则更加突出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