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代人送阎戎)》
时间: 2025-01-27 03:32: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代人送阎戎)
作者:陈著 〔宋代〕
莲叶山前,戎帐宏开,轰然最称。
羡铺心如水,肯教尘涴,为民乞雨,唤得天应。
紫逻锋,绿林扫影,夜户都开无犬声。
三乡里,笑嬉嬉度日,歌舞清平。
溪头载月舟,帐花旗忍送行。
算浮云自在,初无著相,薰风正好,却问归程。
折柳依依,憩棠,春无尽情。
趋朝去,看青冥玉钺,金辔红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前的莲叶与戎营的壮丽景象,感叹这样的场面是多么美好。心情如同平静的水面,愿意不被尘埃污染,向上天祈求降雨。紫色的刀光和绿色的树林交映着,夜晚的门户都打开,没有犬吠声响起。在这三乡之间,人们欢声笑语,悠然自得地度过每一天,歌舞在清平的日子里。溪头的船只在月光下摇荡,营帐里的花旗忍不住送行。算起来,浮云是多么自在,毫无束缚,春风正好,问问回家的路在哪里。折柳依依,休憩在棠树下,春天的情感没有尽头。朝朝暮暮,看看那高远的青冥,金色的缰绳和红色的流苏。
注释
- 莲叶:指的是生长在水面上的荷叶,象征着美丽和清新。
- 戎帐:指的是军营,表示战争与军事的背景。
- 轰然:形容声音震耳欲聋,气势磅礴。
- 尘涴:尘埃和污垢,表达人们希望保持心灵的纯净。
- 紫逻锋、绿林:分别象征着武器和自然,表现出一种对比。
- 青冥玉钺:指的是一种神话中的武器,象征威力与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或战士时所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和平愿望。
诗歌鉴赏
《沁园春(代人送阎戎)》是一首颇具情感和画面感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关怀,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朋友的深情。开头几句通过“莲叶山前”和“戎帐宏开”的对比,展现出宁静的自然与战争的紧张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接下来的几句则表现了诗人的柔情,心境如水,渴望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宁静。
诗中“三乡里,笑嬉嬉度日,歌舞清平”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和平日子中的欢愉,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此时的溪边、月光与船只的意象,构成了一个温馨而和谐的画面,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而“折柳依依”则是传统文化中送别的意象,表达了不舍之情。最后的“趋朝去,看青冥玉钺,金辔红缨”则寓意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莲叶山前,戎帐宏开,轰然最称:描绘自然和军事的壮丽景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羡铺心如水,肯教尘涴,为民乞雨,唤得天应:表达了诗人希望心灵纯净,愿意为他人祈求的情怀。
- 紫逻锋,绿林扫影,夜户都开无犬声:通过色彩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安全。
- 三乡里,笑嬉嬉度日,歌舞清平:描绘了人们在和平时期的快乐生活,传递出乐观的情绪。
- 溪头载月舟,帐花旗忍送行:营造出一种温柔的送别氛围,充满了情感。
- 算浮云自在,初无著相,薰风正好,却问归程:表现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对回家的渴望。
- 折柳依依,憩棠,春无尽情:通过传统意象表达不舍之情,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趋朝去,看青冥玉钺,金辔红缨:最后用威武的意象展现出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心情,如“心如水”。
- 对仗:如“紫逻锋,绿林扫影”形成对比。
- 拟人:如“夜户都开无犬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流露出一种温情而又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莲叶:象征纯洁与美好。
- 戎帐:代表战争与紧张的社会背景。
- 紫逻锋:象征武器的威力,表现出一种力量感。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传递出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莲叶”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美好与纯洁 C. 疲惫
-
诗中提到的“青冥玉钺”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威力与神秘 C. 快乐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A. 无所谓 B. 深情不舍 C. 恨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但更注重于豪放与洒脱的情感;而陈著的《沁园春》则在细腻中流露出温馨与关怀,情感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评》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