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西兵复至又为逃隐计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1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村奔走浪尘沙,又报西兵沸鼓笳。
厄会有谁知死所,危途无处问生涯。
孤镫闭户一山雨,远梦当书三处家。
最怕入深饥莫忍,难逢流水出胡麻。
白话文翻译
在千村万户中,人人都在奔走逃散,满天尘沙飞扬,刚刚又听闻西方的军队来袭,鼓声和号角声激烈响起。
困厄中,有谁能知道自己的死处?在这危险的道路上,哪里能询问自己的生涯?
孤独的灯下,我关上了门,外面山雨如磅,内心却在遥远的梦中对故乡的三处家园进行书写。
最害怕的是进入深渊的饥饿,最难遇到的是流过的水,流出的只是胡麻。
注释
- 西兵:指的是来自西方的敌军,可能暗指当时的战争局势。
- 沸鼓笳:沸腾的鼓声和号角声,形容战争的紧迫和激烈。
- 厄会:困境和遭遇,指的是身处战乱中的困境。
- 孤镫:孤独的灯,象征着在黑暗中的孤独和无助。
- 胡麻:指的是胡麻种子,可能隐喻饥饿状态下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期。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西兵再度来袭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切感受。他描绘了逃亡的景象以及对家园的思念,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恐惧与无奈。开头两句通过“千村奔走”和“沸鼓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紧张和急迫的氛围,表现出人们在战乱中四处逃散的绝望。诗中反复提到的“孤镫”和“山雨”,不仅形象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也显示了他对家园的深切思念。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远梦当书三处家”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这种对家的思念在战乱中愈显得无奈与痛苦。最后两句通过“最怕入深饥莫忍,难逢流水出胡麻”进一步渲染了生活的艰辛与饥饿的恐惧,暗示着在战乱中生存的艰难与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村奔走浪尘沙:描绘了因战乱而四散逃命的景象,生动形象。
- 又报西兵沸鼓笳:说明敌军再次来袭,鼓声震耳,突显紧迫感。
- 厄会有谁知死所:表达了对困境中生死无常的无奈与愁苦。
- 危途无处问生涯:在危险的道路上,无处询问自己的未来。
- 孤镫闭户一山雨:孤独地在家中,外面山雨交加,心情沉重。
- 远梦当书三处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虽远在梦中依然惦念。
- 最怕入深饥莫忍:对饥饿的恐惧,生活困苦。
- 难逢流水出胡麻:流动的水象征生命之源,而胡麻则暗示生活的艰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镫”象征孤独。
- 对仗:如“厄会有谁知死所,危途无处问生涯”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现了战乱带来的无奈与对生存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村”:象征着战乱中的无数家庭。
- “西兵”:代表外来的侵略者,暗示战争的威胁。
- “孤镫”:象征孤独和无助的境地。
- “山雨”:象征着外界的动荡和内心的忧愁。
- “胡麻”:暗示生活的艰难,饥饿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兵”指的是谁? a) 东方的军队
b) 西方的敌军
c) 南方的商队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孤独感? a) 千村
b) 孤镫
c) 西兵 -
“最怕入深饥莫忍”意指什么? a) 对战乱的恐惧
b) 对饥饿的无奈
c) 对生命的渴望
答案:
- b) 西方的敌军
- b) 孤镫
- b) 对饥饿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战乱中的忧愁与对家国的思念。
- 李白《庐山谣》:展示了对自然与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陈著《闻西兵复至又为逃隐计二首》与杜甫《春望》:两者都在战乱中表达对家国的忧虑与思念,前者更注重个人的孤独感,后者则更显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