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五》

时间: 2025-04-29 04:13:02

杳蔼随龙节,萦纡历宝山。

琉璃开净界,薜荔启禅关。

煮茗石泉上,清吟云壑间。

峰端生片雨,稍促画轮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杳蔼随龙节,萦纡历宝山。
琉璃开净界,薜荔启禅关。
煮茗石泉上,清吟云壑间。
峰端生片雨,稍促画轮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太尉钱相公游览嵩山的情景与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幽深而神秘,隐约跟随龙的节奏,蜿蜒环绕着宝山。清澈的琉璃似乎打开了一个净化的世界,而薜荔则引导着禅宗的关口。在石泉之上泡茶,清幽的吟唱声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回荡。山峰的顶端飘起细雨,仿佛在催促画轮归来,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注释:

  • 杳蔼:深远而幽暗,形容景色的神秘与遥远。
  • 龙节:可能指代龙的形象或气势,隐喻自然的力量。
  • 萦纡:环绕、缠绕,形容山势的曲折。
  • 琉璃:一种透明的美玉,象征着清澈与纯净。
  • 薜荔:一种常见的植物,常与禅宗相关,象征着清净与自然。
  • 煮茗:泡茶,表达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 云壑:云雾笼罩的山谷,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峰端生片雨:山顶上飘起细雨,暗示天气的变化与自然的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天池,浙江人,宋代诗人,擅长诗歌、词作,风格清新婉约。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陪伴太尉钱相公游览嵩山之际,受自然景色与禅宗思想的启发,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五》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写,展现了山水的幽深与宁静。开头的“杳蔼随龙节”既形象地描绘了山的曲折,又传达了自然的庄严;“琉璃开净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澈与超脱的境界,仿佛在向世俗的喧嚣告别,寻找内心的宁静。

在诗中,泡茶与吟咏的意象相结合,营造了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表现出诗人对文学与自然的热爱。最后的“峰端生片雨,稍促画轮还”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充分展现了梅尧臣深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杳蔼随龙节:描绘山的模糊与神秘,和自然的气势相结合。
  2. 萦纡历宝山:形容山的曲折,仿佛在游玩这个宝贵的地方。
  3. 琉璃开净界:清澈的景象打开了一片净化的境界,象征着心灵的纯净。
  4. 薜荔启禅关:用植物与禅宗的结合,表达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5. 煮茗石泉上:在山泉之上泡茶,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6. 清吟云壑间: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吟唱,表现出诗人的雅趣。
  7. 峰端生片雨:山顶上飘起细雨,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8. 稍促画轮还:暗示着画轮的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对自然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的景色比作琉璃与宝山,生动形象。
  • 拟人:例如“稍促画轮还”,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嵩山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龙节:象征着力量与自然的神秘。
  2. 琉璃:象征着清澈与纯净。
  3. 薜荔:与禅宗相关,象征清净的心灵。
  4. 石泉:自然的象征,代表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5. 峰端:代表高度与视野,象征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琉璃开净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然的清澈
    • B. 对世俗的向往
    • C. 对人生的困惑
  2. “煮茗石泉上”这一句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忙碌
    • B. 悠闲
    • C. 悲伤
  3.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梅尧臣在描绘自然景色时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李白的豪放与梅尧臣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倾向于抒发情感,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介绍梅尧臣及其作品的书籍。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3. 《梅尧臣诗文集》- 收录梅尧臣所有诗词的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