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蝉》
时间: 2025-01-27 03:50: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梧摇曳栖难稳,高吟乍闻林杪。
咽露身轻,受风翅薄,唱出凄声多少。
新愁未了。想叶底轻翻,暗惊秋早。
一碧无情,哀音断续正清晓。
琐窗人梦唤醒,吟魂飞不定,添我幽抱。
秦树斜阳,齐宫旧事,几许伊凉谁道。
空成赋稿。只嘒嘒传来,危枝苦调。
镜里相看,鬓丝愁更老。
白话文翻译:
庭院中的梧桐在微风中摇曳,栖息的蝉儿难以稳住身姿,忽然高声鸣叫,传来在林间的声音。
蝉儿在晨露中轻盈地咽喉,受风而振翅,唱出多少凄凉的声音。
新的忧愁未曾了结,想起那轻翻的叶子,不由得暗自惊讶秋天来得太早。
天空一片无情,哀怨的声音断断续续,正当清晨时分。
窗内的梦被唤醒,吟唱的灵魂飘散不定,增添了我的幽怨。
斜阳照在秦树上,齐宫的旧事,多少凉意又有谁来诉说。
空留下一纸诗稿,只有蝉声在传来,危枝发出苦调。
在镜子里对望,鬓发愁苦更显苍老。
注释:
- 庭梧:指庭院中的梧桐树,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 栖难稳:栖息不稳,形容蝉在树上难以安定。
- 高吟:高声鸣叫,形容蝉的叫声响亮。
- 咽露:吞咽晨露,形容蝉轻盈的状态。
- 清晓:清晨,象征着新的开始。
- 幽抱:幽怨的怀抱,表达内心的孤寂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景芝,清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常表达个人的感受和自然的变化。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正值蝉鸣的季节,表达了诗人对蝉声的感悟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齐天乐 蝉》通过描绘蝉的鸣叫和周围环境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庭梧摇曳栖难稳”引入,展现了蝉在微风中艰难栖息的情景,既写出了自然的生动,又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不安。接着,诗人描绘了蝉的声音,充满了凄凉感,令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愁苦。
“新愁未了”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感伤,似乎与蝉的悲鸣相呼应。诗中提到“暗惊秋早”,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整首诗以清晨的景象作为背景,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季节的更替。
在语言上,诗人善用意象,如“琐窗人梦唤醒”点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最后,诗的结尾用“镜里相看,鬓丝愁更老”来表达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庭梧摇曳栖难稳”描绘了蝉在树上栖息的摇摆不定,隐喻人生的不安定。
- “高吟乍闻林杪”强调蝉的鸣叫声在林间的回响,生动形象。
- “咽露身轻,受风翅薄”表现蝉的轻盈与脆弱,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新愁未了”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忧虑,情感真挚。
- “想叶底轻翻,暗惊秋早”表明对秋天的惊讶与不安,季节的变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琐窗人梦唤醒”反映了梦与现实的交替,表达了对往事的思考。
- “镜里相看,鬓丝愁更老”则是对自身变化的深刻感悟。
-
修辞手法:
- 拟人:蝉在“唱出凄声”中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高吟乍闻”和“咽露身轻”,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蝉鸣的感叹,引发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和内心忧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哲理性感悟。
意象分析:
- 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代表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梧桐:象征清幽的环境和静谧的思考空间,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秋: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索。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体现了对自身变化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庭梧”指的是什么?
- A. 梅树
- B. 梧桐树
- C. 柳树
- D. 桃树
-
“新愁未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忧虑
- C. 愤怒
- D.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镜里相看,鬓丝愁更老”反映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人生变化的感悟
- C. 对朋友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生活和时光的思考。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亲情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曹景芝的《齐天乐 蝉》和李白的《夜泊牛津》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但前者更侧重于蝉声所引发的思索,而后者则关注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的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文化意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