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夜闻车声》
时间: 2025-01-27 04:0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天乐 夜闻车声
邓桐芬 〔近代〕
半台残月房栊寂,恹恹素衣慵恋。
碍梦轻雷,呼风断角,听彻钿车轮转。
宵寒漏短。只生白虚窗,助人凄惋。
败壁哀蛩,夜阑独自诉幽怨。
无眠偏念倦旅,笛声催去急,离绪零乱。
媚妩山光,苍茫野色,供得征途排遣。
关河路宛。便瞬息驰驱,几番寒暖。
别泪天涯,雁归劳望眼。
白话文翻译
半窗的残月照在寂静的房间,素衣的我懒得起身。
梦中轻微的雷声打扰,风声中断了号角声,听得见车轮的声音在转动。
夜深寒冷,时光流逝,白色的虚窗让人更感凄凉。
败坏的墙壁上虫鸣哀怨,夜阑独自诉说着幽怨。
无眠的我偏偏思念疲惫的旅途,笛声催促着我匆匆离去,心绪零乱。
迷人的山光,苍茫的野色,借以排遣征途的思绪。
关河的路途如此曲折,瞬息之间驰骋,经历了几多寒暖。
离别的泪水洒在天涯,孤雁归来唯有望眼欲穿。
注释
- 恹恹:形容懒散的样子。
- 素衣:白色的衣服,常用来象征清白、单纯或哀伤。
- 钿车:指装饰华丽的车子,象征着繁华和过往的繁荣。
- 哀蛩:悲鸣的虫鸣,常用来表达凄凉的情感。
- 离绪:离别后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桐芬,生活于近代,擅长词曲创作,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夜晚,表现了作者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车声的感受,借此引发对旅途和离别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齐天乐 夜闻车声》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夜晚的孤寂和思乡的情怀。开篇以“半台残月房栊寂”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残月的意象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又暗示着内心的凄凉。接着,“碍梦轻雷,呼风断角”通过声响的描写,增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感,表现出夜晚的动静结合。
诗中多次提到“离绪”,表明了对远方旅途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尤其是在“无眠偏念倦旅,笛声催去急,离绪零乱”这一句中,笛声不仅是催促,也是对游子的呼唤,展现了深切的乡愁。同时,最后一句“别泪天涯,雁归劳望眼”则以孤雁归来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情感,使整首词在哀怨中透出淡淡的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台残月房栊寂”:一轮残月映照在寂静的房间,营造出孤独的气氛。
- “恹恹素衣慵恋”:穿着素衣的我,懒得活动,表现出一种沉静的状态。
- “碍梦轻雷,呼风断角”:梦中细微的雷声打扰了宁静,象征着内心的不安。
- “听彻钿车轮转”:听见了车轮运转的声音,勾起了对过去的回忆。
- “宵寒漏短”:夜晚寒冷而时间流逝得快,令人感到无奈。
- “只生白虚窗,助人凄惋”:白色的窗户更显凄凉,反映内心的孤独。
- “败壁哀蛩,夜阑独自诉幽怨”:破旧的墙壁上虫鸣哀怨,增强了孤独感。
- “无眠偏念倦旅”:无眠之夜,思念旅途的疲惫。
- “笛声催去急,离绪零乱”:笛声催促着我离开,心绪却乱如麻。
- “媚妩山光,苍茫野色”:美丽的山光和广袤的野色,成为排遣思绪的寄托。
- “关河路宛”:形容路途的曲折,暗示人生的无常。
- “便瞬息驰驱,几番寒暖”:瞬息之间经历了许多变迁,表现人生的无常。
- “别泪天涯,雁归劳望眼”:离别的泪水洒在远方,孤雁归来让我期盼。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败壁哀蛩”,用虫鸣比喻内心的哀愁。
- 拟人:如“笛声催去急”,将笛声赋予情感,增强情境的真实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和旅途的深切思考,透过孤独的夜晚和车声,引发对人生无常和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半台残月:象征孤独与寂寞,也代表时间的流逝。
- 钿车:象征繁华的过去,暗示离别的无奈。
- 笛声:代表催促与思乡,传达情感的急迫感。
- 孤雁:象征离别与归属,反映对远方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半台残月”中的“残月”指的是: A. 新月
B. 满月
C. 只剩一部分的月亮
D. 没有月亮 -
诗中提到“离绪”,主要表达: A. 对过去的追忆
B. 对离别的情感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苦。
诗词对比:
- 比较邓桐芬的《齐天乐 夜闻车声》与王维的《送别》,二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邓桐芬的词更注重个人的感受与内心的幽怨,而王维的《送别》则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与期盼。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