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其二 重至沪上寄故都诸词友》
时间: 2025-01-11 21:56: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看重来似旧,只多我,鬓霜稠。
笑地借桃源,生同葛蔓,早忘神州。
温柔,选歌逐舞,似隔江商女不知愁。
花月欢情未减,河山涕泪全收。
风流,一醉换貂裘,梦早觉青楼。
甚不衫不屦,形骸放浪,顾我还羞。
归休,就荒菊径,逞霜容犹待主人秋。
都道不如去也,相招先谢吟俦。
白话文翻译:
重回故地,似乎一切如旧,只我鬓发已生霜。
笑意满面,借桃花源的美景,恍若与葛蔓同生,早已忘却了神州的忧愁。
温柔地挑选歌舞,似那隔江的商女毫不知愁。
花月的欢情依旧未减,河山的泪水早已收起。
风流潇洒,一醉换来貂裘,梦中早已觉醒于青楼。
怎能不穿衣不履,形体放纵,回首时还觉得羞愧。
归去吧,走在荒菊的小径上,霜容依旧在等待着主人秋天的到来。
大家都说不如离去,我先向诗友们道谢再说。
注释:
- 鬓霜稠:鬓发中夹杂了许多白霜,象征年华已逝。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常用来比喻理想的生活境地。
- 葛蔓:指一种藤蔓植物,借此表达与自然的亲密感。
- 商女:古时歌女,象征着对愁苦的无知。
- 青楼:古代酒楼或妓院的代称,象征风花雪月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9-1980),字仲明,号伯驹,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修养深厚,尤其在书法和国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多表现对故土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伯驹重游沪上,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昔时光的追忆。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在岁月变迁中对旧时光的深情怀念。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 其二 重至沪上寄故都诸词友》是张伯驹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抒发。诗的开篇“看重来似旧,只多我,鬓霜稠”便引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伤,随着岁月的推移,诗人发现自己已然苍老,鬓发中夹杂了霜白,表现了生命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
接下来的句子借用“桃源”与“葛蔓”,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的逃避。在繁华背后,诗人内心却是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在描绘温柔的舞蹈和歌声时,诗人以“隔江商女不知愁”来反衬自己的忧伤,与他人愉悦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花月欢情未减,河山涕泪全收”则是对过去欢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面对美好的事物,依旧感到内心的悲凉。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归去的渴望,尽管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他内心依旧希望回归自然与简朴,体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张伯驹在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深刻感慨,既有对过往光阴的留恋,又有对未来的深思,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重来似旧,只多我,鬓霜稠:重返旧地,万物仿佛未变,唯我年华已逝,鬓发生霜。
- 笑地借桃源,生同葛蔓,早忘神州:借助桃源的美好,仿佛与自然同生,早已忘却了故国的忧愁。
- 温柔,选歌逐舞,似隔江商女不知愁:轻柔地挑选歌舞,似那远隔江河的商女,不知愁苦。
- 花月欢情未减,河山涕泪全收:花月之间的欢情依旧未减,河山的泪水已然收起。
- 风流,一醉换貂裘,梦早觉青楼:潇洒风流,一醉之际换来貂裘,早已从梦中觉醒于繁华的青楼。
- 甚不衫不屦,形骸放浪,顾我还羞:怎能不穿衣服不穿鞋,形体放纵,回首之时心中仍感羞愧。
- 归休,就荒菊径,逞霜容犹待主人秋:归去吧,走在荒菊的小径上,霜花的容颜仍待主人来赏。
- 都道不如去也,相招先谢吟俦:大家都说不如离去,我先向诗友们道谢再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霜稠”比喻年华的流逝。
- 拟人:如“河山涕泪全收”,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人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的生活境地,宁静与美好。
- 商女:象征无忧无虑的生活,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形成对比。
- 青楼: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人情世态的复杂。
- 荒菊: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宁静,代表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源”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现实中的某个地方
- B. 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地
- C. 诗人的故乡
- D. 一种植物
-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愉悦
- B. 无奈与悲伤
- C. 忽略
- D. 理所当然
-
诗中“隔江商女不知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对他人的羡慕
- B. 他人对诗人忧愁的无知
- C. 对商女的评价
- D. 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恋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女性的柔情与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以更为豪放的笔调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与张伯驹的感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张伯驹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