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沛禅师》
时间: 2025-01-27 03:32: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沛禅师
(作者:皇甫曾)
南岳满湘沅,吾师经利涉。
身归沃洲老,名与支公接。
净教传荆吴,道缘止渔猎。
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
室中人寂寞,门外山重叠。
天台积幽梦,早晚当负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岳的美景,表达了我对师父的敬意与思念。师父在湘江和沅江之间渡过了许多岁月,如今他已经在沃洲安享晚年。师父的名声与支公相接,我感叹于他的教诲传承于荆州和吴地,虽道缘止于渔猎,却能让人心灵宁静。面对空灵的境界,我的心灵不再受染,感到无比舒畅。在寂静的居室中,只有我一人,门外山峦重叠,景色如画。天台山上,我积累了许多幽梦,早晚我会背上行囊去追寻。
注释:
- 南岳:指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风景秀丽。
- 湘沅:湘江与沅江,均为南方著名的河流。
- 沃洲:古地名,指肥沃的土地,常用作隐居之地。
- 支公:支道林,著名道士,与佛教禅师并列。
- 净教:泛指佛教的清净教义。
- 荆吴:古地名,指荆州和吴地,历史文化重地。
- 对境心自惬:在面对自然景色时,心灵感到愉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皇甫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山水与抒发情感。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表达了作者对沛禅师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清净、超脱的思想。
诗歌鉴赏:
《赠沛禅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歌,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师父的敬仰与内心的宁静。开篇通过“南岳满湘沅”,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南岳的喜爱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接着,诗人提到师父在沃洲老去,暗示着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净教传荆吴”,诗人与师父的关系得以更加紧密,表明师父的教义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在“观空色不染,对境心自惬”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在这种环境中获得的内心宁静。房间的寂静与外面的重叠山峦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提到的“天台积幽梦”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追寻理想的渴望。整首诗在描绘外物的同时,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愉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南岳满湘沅:描绘南岳山的山水美景。
- 吾师经利涉:提到师父在这片水域中经历的生活。
- 身归沃洲老:师父已在沃洲安享晚年。
- 名与支公接:师父的名声与道教名士相提并论。
- 净教传荆吴:师父的教义传播至荆州与吴地。
- 道缘止渔猎:虽然道教的追求在渔猎中终止。
- 观空色不染:面对自然,心灵得到净化。
- 对境心自惬:在自然中感受到心灵的愉悦。
- 室中人寂寞:房间内的孤寂。
- 门外山重叠:外面的山峦重叠,景色如画。
- 天台积幽梦:天台山上积累了许多梦境。
- 早晚当负笈:早晚将要背上书囊去追寻。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对仗,意象丰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使用了比喻和隐喻等手法来传达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围绕对师父的敬仰与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
意象分析:
- 南岳: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自然的壮丽。
- 沃洲:代表着安稳与宁静的生活。
- 荆吴:文化的传承与教义的传播。
- 山重叠:象征自然的深邃和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岳
B. 中岳
C. 南岳
D. 西岳 -
诗中提到的“吾师”是指谁? A. 支公
B. 沛禅师
C. 玄奘
D. 道家学者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描写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爱情的表达
D. 对政治的批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作品中,也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山中杂诗》。两者都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但皇甫曾的诗更多集中于对师父的敬仰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多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关于唐代诗人的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