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

时间: 2025-01-11 07:53:25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到东溪看水时,
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
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
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
薄暮归来车马疲。

白话文翻译:

走到东溪边看水的时候,
坐在孤零零的小岛上,船发得很慢。
岸边的野鸭懒洋洋地在休息,
老树开花,没有丑陋的枝丫。
短短的蒲草像是修剪过一样,
平坦的沙石像是经过筛选一样干净。
虽然心中不厌倦这里的生活,
但到了黄昏我还是不得不回去,车马都疲惫不堪。

注释:

  • 东溪:指东边的溪水,可能是诗人游玩的地方。
  • 孤屿:孤零零的小岛。
  • 野凫:野鸭,常在水边栖息。
  • 老树着花:指老树开花的景象。
  • 蒲茸:指蒲草的绒毛。
  • 薄暮:黄昏,日落时分。
  • 车马疲:指归途中的车马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约1000-1060),字子华,号少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游东溪之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途的无奈。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对恬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忙都市生活的逃避。

诗歌鉴赏:

《东溪》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梅尧臣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开头“行到东溪看水时”,直接引入了诗人游览的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的描写“坐临孤屿发船迟”,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似乎时间在此刻凝固,船只的延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的美。

“野凫眠岸有闲意”,诗人通过描述野鸭的悠闲自得,反衬出人们在都市生活中的忙碌。老树开花的意象则传达出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美丽,没有丑陋的枝丫,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

短短的蒲茸和干净的沙石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清新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细腻观察的能力。最后两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则转向了现实,尽管诗人对自然和田园情有独钟,但归途的疲惫和城市生活的压力又拉回了他对现实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将自然之美与人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展示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忙生活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到东溪看水时:诗人走到东溪边,开始欣赏溪水的美景。
  2. 坐临孤屿发船迟:坐在孤独的小岛上,船只发船的时间变得缓慢,表现出悠闲的气氛。
  3. 野凫眠岸有闲意:岸边的野鸭在休息,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4. 老树着花无丑枝:老树开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没有丑陋的枝桠,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5. 短短蒲茸齐似剪:蒲草修剪得整齐,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6. 平平沙石净于筛:沙石平整而干净,如同经过筛选,传达出自然的纯净。
  7. 情虽不厌住不得:尽管内心不厌倦这种生活。
  8. 薄暮归来车马疲:但到了黄昏,归途的车马已经疲惫,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回归。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野凫”具有人类的“闲意”,使其生动形象。
  • 对仗:如“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沙石净于筛”比喻自然的洁净,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忙世俗生活的反思,情感基调悠然自得,却又透出一丝无奈和疲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溪:象征自然之美和宁静。
  • 孤屿:代表着一种独立和自在的生活状态。
  • 野凫:象征自然的闲适与自由。
  • 老树: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美。
  • 蒲茸和沙石:代表自然的纯净与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行到东溪看水时”中的“东溪”指的是哪里?
    A. 西边的溪水
    B. 东边的溪水
    C. 南边的溪水
    D. 北边的溪水

  2. 诗中描述“老树着花无丑枝”中的“丑枝”指的是什么?
    A. 令人讨厌的枝丫
    B. 生病的枝丫
    C. 没有美感的枝丫
    D. 以上皆是

  3. 诗的最后一句“车马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疲惫与无奈
    C. 快乐
    D. 期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美,但更侧重于山水的空灵,诗中透出禅意。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情感上与《东溪》相似,都是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繁忙生活的逃避。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