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翰林彭学士》

时间: 2025-01-11 08:43:05

夙昔游清贯,时流籍重名。

雠书石渠秘,视草玉堂荣。

吉兆虚三鳝,凶期告两楹。

子云思故国,坟树必西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夙昔游清贯,时流籍重名。
雠书石渠秘,视草玉堂荣。
吉兆虚三鳝,凶期告两楹。
子云思故国,坟树必西倾。

白话文翻译

过去我曾在清净的地方游玩,如今却因名声在外而被繁华所困。
书籍的争论如同石渠中的秘密,草堂的荣耀在于知识的积累。
吉兆只是空虚的三条鳝鱼,凶期却在两根楹柱上显现。
子云(子贡)思念故国,坟茔的树木必将向西倾斜。

注释

  • 夙昔:指很久以前。
  • 清贯:清净、通达的地方。
  • 籍重名:指因名声显赫而受重视。
  • 雠书:指争论或对立的书籍。
  • 石渠:古代书法名家所用的文具,象征学问与文才。
  • 吉兆:吉祥的征兆。
  • 三鳝:古代认为三鳝鱼是吉兆,但这里似乎是虚无的象征。
  • 子云:指孔子的学生子贡,常被用来指代对故国的思念。
  • 坟树必西倾:指故土的树木因思念而向西倾斜,象征对故国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强调历史教训与治国理政,作品风格严谨、平实。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的追忆及对故国的思念,也表达了文学与历史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本诗用以追忆故人,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名声的思考与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诗人回忆了自己曾在清静的环境中游玩,却因名声的重负而不得自如,反映了对名利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书籍争论及知识的积累,表现出对学问的追求,隐含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后两句则转向对故国的思念,特别是通过“坟树必西倾”的意象,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与浓厚的乡愁。整体上,诗歌展现了司马光对个人成就与故乡情感的复杂纠葛,折射出他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夙昔游清贯:回忆年轻时的无忧无虑,表明对过去的怀念。
  • 时流籍重名:现今因声名而感到沉重,暗含对名利的反思。
  • 雠书石渠秘:书籍的争论如同秘密,表明对学术争鸣的关注。
  • 视草玉堂荣: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草堂象征着学问的殿堂。
  • 吉兆虚三鳝:吉祥的象征却显得空洞,反映对未来的不安。
  • 凶期告两楹:凶兆显现,暗示对命运的警觉。
  • 子云思故国:引入古人对故国的思念,加深情感。
  • 坟树必西倾:寓意深远,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吉兆虚三鳝”比喻虚无的吉祥象征,营造出一种消沉的情绪。
  • 对仗:如“吉兆虚三鳝,凶期告两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坟树和西倾的意象,强烈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名利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贯:象征着自由无拘的生活状态。
  • 草堂:象征着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
  • 坟树:象征着对故土的怀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夙昔游清贯”指的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 A. 名利双收
    • B. 清净无忧
    • C. 忙碌不堪
      答案:B
  2. “吉兆虚三鳝”中的“三鳝”象征着什么?

    • A. 日日夜夜
    • B. 虚无的吉祥
    • C. 真实的祝福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子云”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子贡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故国的思索。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都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本诗则结合了对学问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司马光传》:介绍司马光生平与思想的书籍。
  • 《宋诗选》:可找到与司马光同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