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次鹦鹉洲》
时间: 2025-01-26 04:1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次鹦鹉洲
文良策 〔清代〕
不从大道绕襄阳,
已报前头是武昌。
江汉夜寒春似梦,
楼台人静月如霜。
赋成鹦鹉终无命,
立向烟波一断肠。
拟把孤坟较疑冢,
年年草长问谁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经过鹦鹉洲时的感慨。他不走大路,而是绕过襄阳,前方已经通向武昌。江汉江水在寒冷的夜里,春天的景象如同一场梦境,楼台间人静得如同月光下的霜。赋诗成鹦鹉却无命运,立在烟波中感到一阵愁苦。想要把孤零的坟墓与疑似的冢墓相比,年年草长又问谁来芳香?
注释:
- 不从大道:不走大路,暗示离开繁华的尘世。
- 襄阳: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 武昌:地名,湖北省武汉市的一部分。
-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地。
- 月如霜:形容月光洒落,如同霜雪般清冷。
- 赋成鹦鹉:写成鹦鹉的诗,但鹦鹉无命,暗指诗歌的无奈。
- 烟波:水面上朦胧的烟雾和波浪,象征着愁苦。
- 孤坟:指孤独的墓碑,表现孤独和失落。
- 草长问谁芳:草木生长,但芳香的花朵却无人问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良策,清代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夜晚,诗人经过鹦鹉洲,结合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江汉水寒、月色如霜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沉静而又清冷的氛围。诗人在夜间的独行使他不由自主地思考起人生的孤独与无奈。开篇不走大道,似乎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繁华的逃避,选择一条小路,追求内心的宁静。江汉的春夜被描绘得如梦一般,既有美好又带有一丝忧愁。
在诗的后半部分,鹦鹉的意象象征着诗歌的脆弱与无命,表达了创作的艰难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孤坟的意象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草长而芳香却无人问津,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叹息。这一系列的意象都结合了个人的情感和历史的沉重,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从大道绕襄阳:诗人选择不走繁华的大路,而是绕过襄阳,暗示对繁华世界的抵触。
- 已报前头是武昌:继续前行,武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 江汉夜寒春似梦:夜晚寒冷,春意却如梦境般虚幻,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
- 楼台人静月如霜:环境安静,月光清冷,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赋成鹦鹉终无命:写出来的诗如鹦鹉般美丽却无命运,象征创作的无奈。
- 立向烟波一断肠:站在烟波之中,感到一阵愁苦,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拟把孤坟较疑冢:想要把孤独的坟墓与疑似的冢墓进行比较,展示对生命的思考。
- 年年草长问谁芳:每年草木生长,却无人问津,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如霜”比喻月光的清冷。
- 拟人:草长问谁芳,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孤独的夜晚、清冷的月光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创作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江汉: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交汇,承载着诗人的思考。
- 月与霜:象征清冷和孤寂,表现出夜晚的情感基调。
- 鹦鹉:象征着诗歌的脆弱与无命。
- 孤坟:代表孤独和失落。
- 草长:象征生命的延续,但芳香却无人问津,表达对生命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绕过哪个地方?
- A. 武昌
- B. 襄阳
- C. 江汉
- D. 鹦鹉洲
-
“赋成鹦鹉终无命”中的“鹦鹉”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诗句
- B. 诗人的朋友
- C. 生命的脆弱
- D. 江水
-
“年年草长问谁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孤独与失落
- C. 喜悦
- D. 兴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但其情感更为深沉和沉重。
- 李白的《静夜思》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和明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文良策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