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
时间: 2025-02-04 15:40: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
晏几道 〔宋代〕
碧草池塘春又晚,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
双燕来时还念远,珠帘绣户杨花满。
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
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池塘边,碧绿的草坪上,春天似乎又晚了些,小树叶在微风中显得娇嫩,似乎还在学习妆点自己。
双燕归来的时候,仍旧思念着远方的故乡,珠帘在绣花的窗户上,杨花飘满了整个院子。
绿柱频繁移动,弦乐也随之而断,细看那秦筝,正如人情的短暂。
乌鸦在一旁啼叫,让人心绪纷乱,红颜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改变。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草:形容草色鲜艳、苍翠。
- 小叶:指细小的树叶。
- 娥妆:形容女子的妆容。
- 双燕:指一对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
- 珠帘:用珠子编织的帘子,装饰华丽。
- 杨花:杨树的花絮,象征春天的气息。
- 秦筝: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音乐和情感。
- 曲啼乌:乌鸦的哀鸣,表达忧愁。
- 红颜:年轻美丽的女子,暗指青春。
- 流年: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秦筝”,源于古代对音乐的高度重视,常用于抒发情感。乌鸦的啼鸣则常用来象征忧伤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容斋,宋代著名的词人,书法家,生于北宋时期。其词风清丽婉约,擅长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创作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蝶恋花·碧草池塘春又晚》是一首充满春意与个人情感的词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景色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时光的无情。开头的“碧草池塘春又晚”即引出了一个春日的景象,接下来的“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则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娇嫩与生机。
词中的双燕归来,给人一种思乡的情怀,表现出对远方的思念。同时,词中提到的“珠帘绣户杨花满”则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沉浸在春日的柔情中。接着,“绿柱频移弦易断”一语道出了人情的短暂,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而“曲啼乌心绪乱”则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迷惘。
整首词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又有个人情感的细腻,展现了晏几道独特的词风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草池塘春又晚”:描绘了春天池塘旁的美丽景色,暗示春天稍晚,带有一丝惆怅。
- “小叶风娇,尚学娥妆浅”:小叶在微风中显得娇嫩,仿佛在学习化妆,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渴望。
- “双燕来时还念远”:双燕归来时,心中仍然念念不忘远方的故乡,表现了思乡之情。
- “珠帘绣户杨花满”:华丽的珠帘与满院的杨花,渲染了春日的气息与温馨。
- “绿柱频移弦易断”:绿柱的移动频繁,表达了音乐的断裂与人情的无常。
- “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细看秦筝的弦,象征着人情的短暂而易逝。
- “曲啼乌心绪乱”:乌鸦的啼叫令心绪纷乱,表达了内心的忧愁。
- “红颜暗与流年换”:红颜在流年中悄然变化,暗示着青春的消逝与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将秦筝与人情进行比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小叶风娇”,将小叶赋予了人的特性,显得更加生动。
- 对仗:“绿柱频移弦易断”,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色描绘,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流逝光阴的感慨,以及对人情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草: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 双燕:象征着归来与思念。
- 秦筝:象征音乐与情感的流转。
- 乌鸦:象征着忧愁与思绪的纷乱。
- 红颜:象征年轻、美丽,但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碧草池塘春又晚”中的“春又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急切 D. 忧伤 -
“双燕来时还念远”中提到的“双燕”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担忧 C. 思乡 D. 喜悦 -
词中提到的“绿柱”频繁移动,暗示了什么?
A. 人情的短暂 B. 音乐的美妙 C. 春天的来临 D. 青春的永恒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日的美丽,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更加注重哲理的探讨与人生态度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晏几道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