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

时间: 2025-01-10 21:50:03

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

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
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的壮丽宫阙,光辉照耀着天地;四周的山川清新无污染。是谁让汉高祖刘邦选择在秦关建立都城,从而导致奸雄们纷纷崛起,互相争斗?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阳: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曾为多个朝代的都城。
  • 宫阙:指王宫和宫殿,通常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天地:这里指广阔的天空和大地,象征宏伟的景象。
  • 毒气:比喻环境的污染或社会的腐败。
  •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的开创者。
  • 秦关:指秦朝的疆域,历史上刘邦选择此地为都城。
  • 奸雄:指有权谋的英雄,通常带有负面色彩,暗指那些因权力而产生的混乱和争斗。
  • :旺盛、炽热的意思,形容奸雄们的权势和斗争激烈。

典故解析

  •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的开创者,他的故事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涉及了他从一个平民到皇帝的历程,以及对权力的追逐。
  • 秦关:秦朝的疆域标志,历史上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建立汉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诗歌的豪放和深刻见解而知名。其作品多涉及历史和时事,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和权力更迭频繁,诗人通过历史的视角反映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警惕。


诗歌鉴赏

《天津桥》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首句“洛阳宫阙照天地”不仅展现了洛阳作为都城的辉煌,也隐含了权力的光辉背后潜藏的危机。接着提到“四面山川无毒气”,强调了一个理想社会应有的清新环境,暗指当时社会的污浊。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历史的反思,“谁令汉祖都秦关”,一句提问引入了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其后果。诗人质疑刘邦的决策是否为后来的权谋混战埋下了伏笔,反映了对“奸雄”崛起的无奈和批判。整首诗结合了历史与现实,展现了诗人对权力争夺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阳宫阙照天地:描绘洛阳的宏伟,反映出当时权力的光辉。
  • 四面山川无毒气:强调理想的环境,暗示社会的美好。
  • 谁令汉祖都秦关:质疑历史选择,引发对权力争夺的思考。
  • 从此奸雄转相炽:揭示权力带来的纷争与混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照天地”与“无毒气”,形成鲜明对比。
  • 设问:通过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选择与权力的后果,表达了对社会正义的渴望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阙:象征权力与荣耀。
  • 山川:代表自然与环境,反映社会的和谐美好。
  • 奸雄:象征权力的争夺与社会的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洛阳宫阙”指的是哪个城市的宫殿?

    • A. 北京
    • B. 洛阳
    • C. 西安
    • D. 南京
  2. “四面山川无毒气”意味着什么?

    • A. 环境污染严重
    • B. 社会清明
    • C. 山川美丽
    • D. 战争频繁
  3. “谁令汉祖都秦关”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什么看法?

    • A. 对历史的赞美
    • B. 对历史的质疑
    • C. 对历史的遗忘
    •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变化。
  • 《登高》王之涣:描绘壮丽山河并引发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天津桥》:两首诗都借景抒情,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春望》更强调个人情感,而《天津桥》则侧重历史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史记》
  •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