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归 袁凯 〔明代〕
黑风漫天天雨汁, 海水荡潏如山立。 沙头旧屋四角崩, 草茅无人不收拾。 此时归来夜将半, 短衣无绵满身湿。 西邻灯火唤不应, 饭冷欲食何由食。
白话文翻译:
夜归 袁凯 〔明代〕
黑风席卷天空,雨如汁水倾泻, 海水汹涌澎湃,宛如山峰耸立。 沙滩上的旧屋四角崩塌, 草茅覆盖,无人收拾。 此时归来,夜已过半, 短衣单薄,浑身湿透。 西邻的灯火呼唤不应, 冷饭欲食,却无从下口。
注释:
- 黑风漫天:形容风势极大,天空被黑云覆盖。
- 雨汁:形容雨势大,如同汁水倾泻。
- 荡潏:形容海水汹涌澎湃。
- 沙头旧屋:指沙滩上的旧房子。
- 四角崩:形容房屋四角崩塌。
- 草茅无人不收拾:形容房屋荒废,无人打理。
- 短衣无绵:指衣服单薄,没有棉絮。
- 西邻灯火唤不应:指邻居的灯火亮着,但无人应答。
- 饭冷欲食何由食:指冷饭难以下咽,无法食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此诗描绘了一幅夜归人遭遇风雨的凄凉画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深刻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某次夜归途中遭遇恶劣天气,感受到了生活的困苦和无助,从而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归人在恶劣天气中的遭遇,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助。诗中“黑风漫天天雨汁”和“海水荡潏如山立”生动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沙头旧屋四角崩”和“草茅无人不收拾”则进一步加深了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西邻灯火唤不应,饭冷欲食何由食”更是将夜归人的孤独和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黑风漫天天雨汁:首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恶劣的天气,黑风和雨汁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 海水荡潏如山立:次句继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海水的汹涌,如山立的意象增强了画面的震撼力。
- 沙头旧屋四角崩:第三句转向具体的场景,旧屋的崩塌象征着生活的困顿和无助。
- 草茅无人不收拾:第四句进一步加深了凄凉的氛围,无人收拾的草茅反映了生活的荒废。
- 此时归来夜将半:第五句点明了时间,夜将半的归来增添了孤独和无助的情感。
- 短衣无绵满身湿:第六句具体描绘了夜归人的状态,短衣无绵和满身湿透的形象加深了凄凉的感受。
- 西邻灯火唤不应:第七句通过西邻灯火的意象,表达了夜归人的孤独和无助。
- 饭冷欲食何由食:最后一句以饭冷的意象,表达了生活的困苦和无助。
修辞手法:
- 夸张:诗中多次使用夸张的手法,如“黑风漫天天雨汁”和“海水荡潏如山立”,增强了画面的震撼力。
- 象征:旧屋的崩塌和无人收拾的草茅象征着生活的困顿和无助。
- 对比:恶劣的天气和夜归人的孤独无助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凄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归人在恶劣天气中的遭遇,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苦的深刻体验和对孤独无助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 黑风漫天:象征着恶劣的天气和生活的困顿。
- 海水荡潏如山立: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活的无助。
- 沙头旧屋四角崩:象征着生活的困顿和无助。
- 草茅无人不收拾:象征着生活的荒废和无助。
- 西邻灯火唤不应:象征着夜归人的孤独和无助。
- 饭冷欲食何由食:象征着生活的困苦和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黑风漫天天雨汁”描绘了怎样的天气? A. 晴朗无云 B. 风雨交加 C. 风和日丽 D. 阴云密布
-
诗中“海水荡潏如山立”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仗
-
诗中“沙头旧屋四角崩”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困顿 B. 生活的富裕 C. 生活的平静 D. 生活的欢乐
-
诗中“西邻灯火唤不应”表达了夜归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欢乐 C. 平静 D. 激动
答案:
- B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泊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袁凯《夜归》与杜甫《春望》: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袁凯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袁凯《夜归》与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通过夜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但袁凯的诗更侧重于生活的艰辛和无助,而李白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袁凯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