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汶上》

时间: 2025-02-04 15:26:00

大第未尝身一至,人猜巧宦我应非。

弹冠不读先贤传,说剑休更短後衣。

瘦马青袍三十载,故人朱毂几多违。

功名富贵无能取,乱石清泉自忆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汶上
大第未尝身一至,人猜巧宦我应非。
弹冠不读先贤传,说剑休更短後衣。
瘦马青袍三十载,故人朱毂几多违。
功名富贵无能取,乱石清泉自忆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虽然我在大官之位上未曾亲自到过,但人们总是猜测我是不是个巧妙的宰相。虽然我身为官员,却不读先贤的经典传记,也不再提起刀剑,衣服也不再华丽。三十年来,我骑着瘦马穿着青袍,和老朋友的交往却越来越少。功名富贵我无法追求,只有在乱石清泉间我才能找到归属感。

注释:

  • 大第:指高官显贵的地位。
  • 巧宦:巧妙的宰相,暗指诗人被误解为权臣。
  • 弹冠:指官员的身份,弹冠即是指官帽。
  • 先贤传:指古代贤人的传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的忽视。
  • 瘦马:形容马的瘦弱,暗指自己的处境不佳。
  • 朱毂:指红色轮辋的车子,象征富贵生活。
  • 功名富贵:指追求的名利,诗人对此态度冷淡。
  • 乱石清泉: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青山,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隐逸生活,反映其内心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晚年之际,他在官场中经历了许多波折,逐渐对功名利禄产生了厌倦,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寄汶上》是梅尧臣对自己仕途生涯的深刻反思与自我剖析。全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呈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的“人猜巧宦我应非”表达了诗人对外界误解的无奈和对名声的淡漠,暗示着他对仕途的不屑与厌烦。接着,“弹冠不读先贤传”则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和对功名的放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瘦马青袍三十载”中,瘦马与青袍的意象交织,象征着诗人历经岁月的沧桑与疲惫,显示出他对故人逐渐疏远的惋惜。“故人朱毂几多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变化,暗示着功名与友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后两句“功名富贵无能取,乱石清泉自忆归”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思考与回归,展现了内心深处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第未尝身一至,人猜巧宦我应非。
    诗人没有真正身处于高官显贵之地,但人们总是猜测他是个有权谋的宰相。

  2. 弹冠不读先贤传,说剑休更短後衣。
    诗人不在意官位的表象,也不再阅读古人的传记,放弃了华丽的衣着与武器。

  3. 瘦马青袍三十载,故人朱毂几多违。
    三十年骑着瘦马,身穿青袍,老朋友的交往却逐渐减少。

  4. 功名富贵无能取,乱石清泉自忆归。
    诗人对功名富贵没有追求,唯有在自然的纷争中找到归属。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功名富贵与自然归隐的对比,突显出作者对名利的冷漠与向往自然的心态。
  • 意象:瘦马、青袍、乱石清泉等意象,渲染出隐逸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归属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名利的不屑与对自然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瘦马:象征艰难的生活与个人的疲惫。
  • 青袍:代表简朴的生活态度,对华丽的拒绝。
  • 朱毂:隐喻富贵生活的虚幻与空洞。
  • 乱石清泉:象征自然的真实与诗人内心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功名富贵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漠不关心
    C. 不屑一顾
    D. 希望获得

  2. “瘦马青袍三十载”中的“瘦马”象征着什么? A. 富裕
    B. 贫困与艰难
    C. 自然
    D.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乱石清泉”主要象征? A. 富贵
    B. 自然的宁静与归属
    C. 纷争
    D. 友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陶渊明:两者均有隐逸的情怀,但梅尧臣更多表现对官场的反思,陶渊明则更直接表达对田园的向往。
  • 梅尧臣与王维:梅尧臣的诗更关注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宁静,而王维则是将自然与人生哲理结合更为紧密,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