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丑奴儿 春情
作者: 沈榛 〔清代〕
芳菲落尽春将暮,
片片飞红。
穿透帘栊。
几度莺声向晓风。
雕栏徒倚情无极,
睡眼朦胧。
暗锁眉峰。
撩乱晴丝拂槛慵。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香已经散尽,春天的日子也将结束,
片片花瓣随风飞舞。
透过窗帘飘散而入。
几度黄莺的歌声在晨风中响起。
我无端倚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心情无尽的惆怅,
睡眼朦胧,心绪迷乱。
眉头微锁,不知该如何是好。
慵懒地用手拨动着窗前的阳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菲:指花香、花草的美好景象。
- 飞红:形容花瓣随风飘落。
- 帘栊:窗帘。
- 莺声:指黄莺的歌声。
- 雕栏:雕刻精美的栏杆。
- 情无极:感情无尽,形容思念的深切。
- 睡眼朦胧:刚醒时的迷糊状态。
- 暗锁眉峰:眉头微微皱起,表现出心情的烦恼。
- 晴丝:阳光。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春情的描写与古代文人对春天的感慨相契合,表现出对春天短暂与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榛(约1643—约1710),字子贞,号梅舟,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曾任职于朝廷,后隐退。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描绘春秋季节的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花谢莺飞,诗人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诗歌鉴赏
《丑奴儿 春情》是一首清代词人沈榛的作品,整体氛围宁静而又略显惆怅。诗的开头,"芳菲落尽春将暮",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意境,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触。随着春天的花香散去,诗人描绘了一幅凋零的画面。
接下来的“片片飞红”,描绘了花瓣在风中飞舞的场景,这不仅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而“几度莺声向晓风”,则通过黄莺的歌声,表现了春天的生命力与活力,形成一种对比,让人更加感受到时间的推移。
“雕栏徒倚情无极”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眷恋与思念,雕栏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几句“睡眼朦胧”、“暗锁眉峰”和“撩乱晴丝拂槛慵”,描绘了诗人慵懒无力的状态,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词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以及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菲落尽春将暮:春天的花香已经消散,春天也快要结束。
- 片片飞红:花瓣随风飘落,形象生动。
- 穿透帘栊:花瓣的美丽透过窗帘飘散进来。
- 几度莺声向晓风:黄莺的歌声在晨风中不断响起。
- 雕栏徒倚情无极:无端倚靠在精美的栏杆上,心情无尽的惆怅。
- 睡眼朦胧:刚醒时的迷糊状态,心绪不宁。
- 暗锁眉峰:眉头微微皱起,表现出心情的烦恼。
- 撩乱晴丝拂槛慵:慵懒地用手拨动着窗前的阳光,展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飞舞的精灵,营造出轻盈的画面。
- 拟人:将莺声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增强了春天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花瓣:象征美好与短暂。
- 黄莺:象征生命与活力。
- 雕栏:象征优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菲落尽春将暮”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花香的美好
- B. 春天的结束
- C. 黄莺的歌声
- D. 诗人的孤独
-
“几度莺声向晓风”中的“莺声”指的是什么?
- A. 夜莺的歌声
- B. 黄莺的歌声
- C. 燕子的叫声
- D. 春风的声音
-
诗中“雕栏徒倚情无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江南春》:杜甫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
-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的春色,展现出温婉细腻的情感,与《丑奴儿》的惆怅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