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韩仲止不遇题涧上》

时间: 2025-01-26 00:21:19

隔涧竹扉深,苍童引客寻。

虽然乖昭语,犹得见园林。

野蔓时妨步,山蝉亦好吟。

石根泉数斗,清冷应人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涧竹扉深,苍童引客寻。虽然乖昭语,犹得见园林。野蔓时妨步,山蝉亦好吟。石根泉数斗,清冷应人心。

白话文翻译:

隔着山涧,竹门显得深邃,年轻的仆人引导客人寻找。虽然违背了昭示的话语,但仍然能够见到园林的美景。野生的藤蔓时常妨碍脚步,山中的蝉鸣也很好听。石根处有几斗泉水,清凉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注释:

  • 隔涧:隔着山涧。
  • 竹扉:竹门。
  • 苍童:年轻的仆人。
  • 乖昭语:违背了昭示的话语。
  • 野蔓:野生的藤蔓。
  • 山蝉:山中的蝉。
  • 石根:石头根部。
  • 泉数斗:几斗泉水。
  • 清冷:清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字子美,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访问韩仲止时不遇,题写在涧上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在访问韩仲止时不遇,题写在涧上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访问韩仲止时不遇,却在自然景色中找到慰藉的情景。诗中“隔涧竹扉深”和“石根泉数斗”等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野蔓时妨步,山蝉亦好吟”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生动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敏感和欣赏。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清幽,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隔涧竹扉深”:描绘了隔着山涧的深邃竹门,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
  2. “苍童引客寻”:年轻的仆人引导客人寻找,增加了诗中的动态感。
  3. “虽然乖昭语”:虽然违背了昭示的话语,暗示了未能如愿的遗憾。
  4. “犹得见园林”:但仍然能够见到园林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5. “野蔓时妨步”:野生的藤蔓时常妨碍脚步,描绘了自然的原始状态。
  6. “山蝉亦好吟”:山中的蝉鸣也很好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喜爱。
  7. “石根泉数斗”:石根处有几斗泉水,描绘了清泉的景象。
  8. “清冷应人心”:清凉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清凉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山蝉亦好吟”,将山蝉的鸣叫拟人化为吟唱。
  • 对仗:如“野蔓时妨步,山蝉亦好吟”,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的自然意象和清新语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扉:象征隐逸和幽静。
  • 野蔓:象征自然的原始和不受束缚。
  • 山蝉:象征自然的和谐和宁静。
  • 清泉:象征清凉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隔涧竹扉深”中的“竹扉”象征什么? A. 隐逸和幽静 B. 繁华和热闹 C. 孤独和寂寞 D. 开放和欢迎

  2. 诗中“山蝉亦好吟”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A. 唱歌 B. 吟诗 C. 鸣叫 D. 叹息

  3. 诗中“石根泉数斗”中的“泉数斗”描绘了什么? A. 大量的泉水 B. 几斗泉水 C. 泉水的声音 D. 泉水的颜色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景色,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赵师秀的《访韩仲止不遇题涧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田园的景色,但赵师秀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细节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歌的深入鉴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