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三五前,看看玉兔圆。
明月二八后,渐渐银蟾瘦。
天上婵娟有盈缺,人间宁免生离别。
绿醅翠醑一樽同,红颜白首千山隔。
白话文翻译:
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明亮的月亮照耀着,仿佛在看那圆圆的玉兔;而在农历的十五之后,月亮逐渐变得瘦小,像是银色的蟾蜍。天上的嫦娥月亮也有盈缺,而人世间又怎能避免生离死别呢?举杯共饮那清醇的酒,纵使千山万水将我们隔开,红颜白发的情谊依旧在。
注释:
- 明月三五前:农历的十五前后,月亮最圆。
- 玉兔:传说中的月兔,寓意美好。
- 银蟾:指月亮,形象化的说法。
- 婵娟:指嫦娥或美好的月亮。
- 盈缺:指月亮的圆缺变化。
- 绿醅翠醑:指清酒,暗指情谊。
- 红颜白首:形容年轻时的美丽与老去的沧桑。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嫦娥是月亮的女神,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离别:古人认为月亮的盈缺象征着人生的离合,常用来抒发对亲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惺斋,明代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散文,追求个性与独立,反对当时的士林风气。他的诗风清新、婉丽,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明月引》写于明代,恰逢中秋佳节,表达对月亮的赞美与对人间离别的感慨,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亲情和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明月引》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深思。月亮在农历的不同阶段,象征着人生的不同境遇:圆满与缺失、相聚与离别。开篇描写明月的圆与瘦,生动形象,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氛围。随着月亮的变化,诗人引入了人间的情感,强调了生离死别的无奈。此时,月亮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情感的寄托。诗的末尾,诗人以饮酒作结,虽千山隔离,仍希望情谊长存,表现出对友人和恋人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清新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三五前:开篇以时间为线索,引出明月的形象。
- 看看玉兔圆:玉兔寓意美好,强调月亮的圆满。
- 明月二八后:转折,描绘月亮渐渐变瘦,引发对人生变化的思考。
- 渐渐银蟾瘦: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月亮的缺失。
- 天上婵娟有盈缺:引入天上嫦娥的意象,反映人生的无常。
- 人间宁免生离别:直白而感伤,强调离别的必然性。
- 绿醅翠醑一樽同:转向饮酒,象征友情。
- 红颜白首千山隔:表达对友人或爱人的思念,尽管身处不同地方,情感依旧坚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玉兔和银蟾,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月亮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盈缺”和“生离别”,使诗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月亮的变化,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恒久,表现了对友人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离合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玉兔:代表美好事物的象征。
- 银蟾:象征着孤独与距离。
- 绿醅翠醑:象征着友情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明月三五前,指的是哪个时节?
- A. 农历的初一
- B. 农历的十五
- C. 农历的二十
- D. 农历的二十八
-
“红颜白首”中的“红颜”指的是什么?
- A. 青年
- B. 美丽的女子
- C. 老年
- D. 亲人
-
诗中提到的“玉兔”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美好
- C. 离别
- D. 远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强调思乡之情。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与岁月流转,情感更为深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