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九江太守》
时间: 2025-04-28 05:22: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九江太守
作者: 张蠙 〔唐代〕
江头暂驻木兰船,
渔父来夸太守贤。
二邑旋添新户口,
四营渐废旧戈鋋。
笙歌不似经荒后,
礼乐犹如未战前。
昨日西亭从游骑,
信旗风里说诗篇。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暂时停靠木兰船,
渔民来赞美太守的贤能。
两个地方迅速增添了新户口,
四个军营逐渐废弃了旧兵器。
笙歌声不像经历荒年后那样稀少,
礼乐犹如未经历战争之前。
昨日在西亭与游骑闲游,
在信风中吟咏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木兰船:一种船名,此处指代江边的船只。
- 渔父:渔民,代表民间百姓。
- 户口:户籍,指居住人口。
- 四营:指军营,此处形容四个军队。
- 笙歌:笙和歌声,指音乐和歌唱。
- 礼乐:传统的礼仪和音乐。
- 游骑:骑马游玩的人,指士人或文人。
- 信旗:信号旗,表示风信或传达信息的旗帜。
典故解析
- 礼乐犹如未战前:暗指太平盛世,强调治理有道。
- 渔父来夸太守贤:渔民赞美太守,体现民众对官员的认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风格多以抒情、描绘自然著称。他的诗歌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九江,描写了太守治理有道,使得地方安宁,民众安居乐业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地方治理的关注和赞美。
诗歌鉴赏
《赠九江太守》是一首颂扬地方官员良好治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渔民的赞美,展现了太守的贤能和对民生的关怀。诗的开篇以“江头暂驻木兰船”引入,给人一种悠闲的江边场景,接着通过渔父的赞美,突显出太守施政的成效。尤其是“二邑旋添新户口,四营渐废旧戈鋋”,清晰地描绘出人口增加和战乱减少的社会变迁。
诗中“笙歌不似经荒后”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繁荣与和谐,音乐的恢复也象征着民众的快乐与安宁。这种对比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太守治理的成效。最后部分“昨日西亭从游骑,信旗风里说诗篇”则是诗人自己与友人游玩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太平盛世的氛围,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和闲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与对比手法,展现了太守的良政和百姓的幸福,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治理的向往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头暂驻木兰船:描绘江边停船的宁静画面。
- 渔父来夸太守贤:渔民的赞美,表明太守受民众爱戴。
- 二邑旋添新户口:新户口的增加体现了社会的繁荣。
- 四营渐废旧戈鋋:军营的废弃暗示战乱的结束。
- 笙歌不似经荒后:音乐的恢复与繁荣对比荒年,意象鲜明。
- 礼乐犹如未战前:强调太平盛世,文化得以传承。
- 昨日西亭从游骑:描绘与友人游玩的场景,增添生活气息。
- 信旗风里说诗篇:在风中吟咏,体现文人雅趣。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笙歌不似经荒后”与“礼乐犹如未战前”,形成鲜明对照。
- 意象:如“木兰船”、“信旗”,营造出悠闲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太守良政的赞美,展现了国家安定、民众幸福的美好愿景,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兰船:象征着水乡的宁静与悠闲。
- 渔父:代表平民百姓,体现民生关怀。
- 笙歌:象征文化的繁荣与生活的乐趣。
- 礼乐:代表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渔父赞美太守的原因是什么?
A. 太守治理有道
B. 太守富有
C. 太守英俊 -
诗中提到的“二邑旋添新户口”反映了什么?
A. 战乱频繁
B. 社会繁荣
C. 人口减少 -
诗中的“信旗”代表什么?
A. 战争信号
B. 文化交流
C. 风的传递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和民生。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绘壮丽自然与人间美好。
诗词对比
- 《赠九江太守》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社会安定与民生幸福,但张蠙更侧重于对官员的赞美,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兴衰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对《赠九江太守》这首诗的意图、情感及背景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