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情》
时间: 2025-04-27 12:5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穷荒始得静天骄,又说天兵拟渡辽。
圣主尚嫌蕃界近,将军莫恨汉庭遥。
草枯朔野春难发,冰结河源夏半销。
惆怅临戎皆效国,岂无人似霍嫖姚。
白话文翻译:
在贫瘠荒凉的边境,终于获得了宁静的日子,又听说天子的军队打算渡过辽河。
圣明的君主仍然觉得边界太近,而将军们不必怨恨汉朝的遥远。
草木枯萎,北方的原野春天难以复苏,冰封的河流,夏天已过半依然未能融化。
惆怅的是,所有在边疆守卫的将士都致力于国家,难道就没有人能像霍嫖姚那样英勇吗?
注释:
- 穷荒:贫瘠荒凉的地方。
- 静天骄:安静的日子,指边境的宁静。
- 天兵:天子的军队。
- 蕃界:指外族的边界。
- 将军莫恨:将军们不必怨恨。
- 草枯朔野:指北方的草木枯萎,春天难以复苏。
- 惆怅:忧伤的心情。
- 霍嫖姚:霍去病和嫖姚,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将军,以勇猛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多以边塞为题材,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边疆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边境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边疆士兵的艰辛与国家的期望,反映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与对将士的敬佩。
诗歌鉴赏:
《边情》是张蠙的一首边塞诗,诗中流露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士兵们的不易的同情。首联描绘了边境的宁静与天子的军队欲渡辽河的紧迫感,营造出一种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接下来,诗人通过“圣主尚嫌蕃界近”一句,表达了君主对于外敌的警惕,以及对士兵们出征的无奈之情。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边境环境的严酷,草木枯萎、冰河难化,象征着战斗的艰辛和士兵们的辛劳。最后一句“岂无人似霍嫖姚”则是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对当下将士的期望,既体现了对士兵的敬仰,也暗含着一种对现状的不满与渴望。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关切与对家国未来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荒始得静天骄:在荒凉的边境,终于迎来了宁静的日子。
- 又说天兵拟渡辽:听说天子的军队准备渡过辽河,准备出征。
- 圣主尚嫌蕃界近:圣明的君主仍觉得外族的边界过于接近,暗示对安全的忧虑。
- 将军莫恨汉庭遥:将军们不必怨恨汉朝的距离,表明对国家的忠诚。
- 草枯朔野春难发:北方的草木枯萎,春天难以复苏,象征着边境的凄凉。
- 冰结河源夏半销:冰封的河流,即使夏天已过半也未能融化,表现出边境的严酷。
- 惆怅临戎皆效国:惆怅的是所有守卫边疆的将士都在为国家付出。
- 岂无人似霍嫖姚:难道没有人能像霍去病和嫖姚那样英勇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枯朔野”与“冰结河源”,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士兵的困境,如草木的枯萎象征士兵的艰辛。
- 设问:最后一句的设问,增强了诗意的深度和思考性。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现了对边疆将士的关怀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对现状的不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穷荒:象征边境的贫瘠与艰辛。
- 天兵:象征国家的力量与安全。
- 草木、冰河:自然景象的凋零,反映出士兵的艰苦与生存环境的恶劣。
- 霍嫖姚:代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象征着勇气与忠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兵”指的是? A. 外敌军队
B. 天子的军队
C. 边疆的士兵
答案:B -
“草枯朔野春难发”这句诗主要想表达什么?
A. 春天来了
B. 边境的荒凉
C. 士兵们的辛苦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霍嫖姚是? A. 一位将军
B. 诗人
C. 外族首领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张蠙的《边情》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边塞的壮阔与士兵的艰辛,但张蠙更侧重情感的细腻与家国情怀,而王之涣则更多地体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