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尚书赴灵武》

时间: 2025-01-10 21:57:46

西北正传烽候急,灵州共喜信臣居。

从军尽是清才去,

属郡无非大将除。

新地进图移汉界,古城遗碣见蕃书。

山川不异江湖景,宾馆常闻食有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卢尚书赴灵武
作者: 张蠙 〔唐代〕

西北正传烽候急,
灵州共喜信臣居。
从军尽是清才去,
属郡无非大将除。
新地进图移汉界,
古城遗碣见蕃书。
山川不异江湖景,
宾馆常闻食有鱼。

白话文翻译:

西北的烽火传来急讯,
灵州的人们都为信臣的到来而欢喜。
从军的尽是品德高尚的人,
所辖的郡县无不由大将掌管。
新的地图上显示着汉朝的边界,
古城遗留下来的碑文上可以看到外族的文字。
山川的景色与江湖没有什么不同,
客馆里常常听到饭菜中有鱼的香味。

注释:

  • 烽候:烽火传递的信号,指战争来临的消息。
  • 灵州:古地名,指今宁夏一带。
  • 信臣:忠诚的臣子。
  • 属郡:所辖的郡县。
  • 新地进图:新的地图上显示出的地理变化。
  • 遗碣:遗留下来的碑石。
  • 蕃书:外族的文字。
  • 宾馆:客栈或旅店。

典故解析:

在古代,烽火台是传递军事信息的重要设施,诗中提到的“烽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疆安全的关注。“信臣”则是古人对忠诚臣子的赞美,显示出作者对卢尚书的信任和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字君玉,唐代诗人,活跃于贞观年间。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咏怀、送别为题材,强调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卢尚书出任灵武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其忠诚和才能的赞赏,以及对灵武地区未来发展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卢尚书赴灵武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边疆的关注。开篇提到西北烽火的急讯,立即引发读者的紧张感,暗示着边疆的动荡与不安。接着,诗人转而庆祝卢尚书的任命,认为有才干的清白之人将带来新的希望。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川风光与客栈美食,不仅展现了对人事的关注,还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既有战争的紧迫感,也有生活的安逸,展现了复杂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西北正传烽候急”:西北方向的烽火传来急迫的消息,暗示边疆局势不稳。
    2. “灵州共喜信臣居”:灵州的人民因信任的臣子到来而感到欢喜,表达对卢尚书的期待。
    3. “从军尽是清才去”:前往军中的人都是品德高尚之士,彰显士人的理想。
    4. “属郡无非大将除”:所辖的郡县皆由大将管理,显示军政的稳固。
    5. “新地进图移汉界”:新的地图中汉朝的边界正在改变,暗示地理的变迁。
    6. “古城遗碣见蕃书”:古城留下的碑文上刻有外族文字,反映历史的交融。
    7. “山川不异江湖景”:山川的景色与江湖并无不同,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8. “宾馆常闻食有鱼”:客馆内常常能闻到鱼的香味,体现生活的富足。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边疆稳固的期望和对信臣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
  • 灵州:代表边疆的政治中心。
  • 古城: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 山川:代表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烽候”指的是什么? a) 和平的信号
    b) 战争的急讯
    c) 自然灾害的预警
    答案:b

  2. 卢尚书赴灵武的意义在于? a) 担任军事指挥
    b) 促进地方经济
    c) 加强边疆治理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宾馆常闻食有鱼”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奢华
    b) 生活的贫困
    c) 生活的简单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蠙的《送卢尚书赴灵武》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前者更侧重于政治和人事,后者则强调壮阔的山河意象。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谢榛《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