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丘衙推》
时间: 2025-01-25 22:51: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丘衙推
作者: 张蠙 〔唐代〕
仙都高处掩柴扉,人世闻名见者稀。
诗逸不拘凡对属,易穷皆达圣玄微。
偶携童稚离青嶂,便被君侯换白衣。
任醉宾筵莫深隐,绮罗丝竹胜渔矶。
白话文翻译:
在仙境的高处,柴门紧闭,世间少有人能听闻我的名声。
我的诗才不拘泥于常规对仗,容易让人领悟深奥的道理。
偶尔带着孩童远离青翠的山岭,便被您换上白衣。
在醉酒的宴席上无需隐瞒,华丽的绮罗和丝竹乐器胜过渔舟。
注释:
- 仙都:指的是高远的仙境或理想的地方。
- 柴扉:柴门,简单的门,象征隐居的生活。
- 见者稀:看到或听到的人很少。
- 诗逸:诗的风格洒脱而不拘泥。
- 凡对属:通常的对仗关系。
- 易穷皆达:容易理解和领悟的深邃道理。
- 君侯:对友人的尊称。
- 白衣:象征清白、纯洁或官服。
- 宾筵:宴席。
- 绮罗丝竹:华美的丝绸和乐器,象征奢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蠙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世浮华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盛世时期,正值文人雅士们追求个人精神自由与隐逸生活的风潮。张蠙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高洁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丘衙推》是一首结合了隐逸与世俗生活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华世界的反思。诗的开头以“仙都高处掩柴扉”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高远而幽静的氛围,柴扉的闭合象征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隐喻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接下来的“诗逸不拘凡对属”强调了诗人的创作自由与独立思考的能力,隐含了对传统诗歌形式的超越。诗人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诗作能够让人领悟深邃的道理,展现了他对诗歌力量的自信。
在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与朋友的轻松交往,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任醉宾筵莫深隐”则显示了诗人对宴席氛围的享受,强调了生活的快乐与放松,而“绮罗丝竹胜渔矶”则用华美的意象对比了渔家简单的生活,突显出一种对繁华而不俗的生活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深思,表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都高处掩柴扉”:描绘诗人隐居于高远的仙境,象征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 “人世闻名见者稀”:强调诗人名声的稀少,暗示对名利的淡泊。
- “诗逸不拘凡对属”:诗人的创作风格洒脱,不受传统束缚。
- “易穷皆达圣玄微”:表达诗作能够让人领悟深奥的道理。
- “偶携童稚离青嶂”:与孩童一起游玩,象征纯真与自由。
- “便被君侯换白衣”:朋友间的亲密交流,象征清白与美德。
- “任醉宾筵莫深隐”:在宴席上尽情享受,无需掩饰自我。
- “绮罗丝竹胜渔矶”:华美的生活胜过渔家简单的日子,展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都”比喻理想的隐逸生活。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较为工整,体现了诗人对形式的把握。
- 意象:如“柴扉”、“白衣”等意象,暗示隐居生活的理想和纯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繁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对友谊、自然和诗歌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仙都:象征理想与超脱。
- 柴扉:隐居与清静。
- 白衣:清白与纯洁。
- 绮罗丝竹:奢华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世俗名声的态度是? A. 渴望获得
B. 淡泊
C. 追求 -
“仙都高处掩柴扉”中的“柴扉”象征什么? A. 繁华
B. 隐居
C. 友情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追求名利
B. 向往隐逸
C. 赞美友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更多集中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张蠙的《赠丘衙推》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交流。两者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