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燕·自题秋窗燕子图,为亡儿作也》
时间: 2025-04-28 22:0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亭燕·自题秋窗燕子图,为亡儿作也
作者: 郑猷
花认断肠红处。似替画中人诉。
垒筑香泥深院里,片片和愁黏住。
细雨复斜风,费却几多辛苦。
掠食浑忘日暮。瘏口哺成雏羽。
莽莽云天甘独去。飞傍谁家门户。
珍重记归程,好证朱丝一缕。
白话文翻译
这一首诗表达了母亲对亡儿的深切怀念与悲痛。花瓣在断肠的红处,仿佛在代替画中的人诉说心中的愁苦。院子里筑起的香泥,片片花瓣都黏住了愁绪。细雨和斜风,消磨了多少辛苦。燕子飞掠,无暇顾及日暮。小燕子在瘏口中啄食,长成羽毛。茫茫云天,甘愿独自离去,不知飞向何家门户。珍重记住归途,以证明那一缕朱丝的牵挂。
注释
- 断肠红:形容花的颜色鲜艳,令人心痛。
- 似替画中人诉:像是在替画中人诉说心声。
- 垒筑香泥:用香泥筑成的东西,象征温暖的家。
- 费却几多辛苦:耗费了许多心血与辛劳。
- 瘏口:指小鸟的嘴,形容喂养的过程。
- 莽莽云天:广阔无边的天空。
- 朱丝一缕:形容对亡儿的思念与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猷,近代诗人,因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情感而受到赞誉。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郑猷失去儿子之际,表达了母亲对亡儿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伤。通过描绘燕子、花瓣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诗歌鉴赏
这首《离亭燕》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母亲对亡儿的思念与悲痛。诗中用“花认断肠红处”来引出对亡儿的追忆,花的鲜红与母亲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她内心的苦楚。紧接着,通过“似替画中人诉”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伤,仿佛画中人正与她共鸣,诉说那份难以言表的痛楚。
“细雨复斜风,费却几多辛苦”则描绘出了一幅细腻的秋景,细雨与斜风的结合,不仅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象征着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劳与心血。诗中提到的“掠食浑忘日暮”,则展现出燕子在日暮时分仍然欢快飞翔的景象,正如母亲在失去孩子后仍然努力生活,试图忘却痛苦。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花、雨、燕子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温馨而又悲伤的画面。结尾的“珍重记归程”则是对未来的希望与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深切牵挂与无尽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认断肠红处:花开在最痛苦的地方,暗示着对亡儿的思念。
- 似替画中人诉:花仿佛在替画中人诉说心声,表现出无声的悲伤。
- 垒筑香泥深院里:院子里是温暖的家,象征着母亲的爱与牺牲。
- 片片和愁黏住:花瓣与愁苦相连,渗透出母亲的深情。
- 细雨复斜风:描绘了秋天的细雨和风,渲染出凄凉的氛围。
- 掠食浑忘日暮:燕子在飞翔中忘却了日暮,象征着生活的继续。
- 莽莽云天甘独去:母亲愿意独自承受失去的痛苦。
- 飞傍谁家门户:燕子不知飞向何处,寓意孩子的归宿未卜。
- 珍重记归程:回忆与希望交织,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喻为母亲的情感,丰富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花仿佛有了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细雨复斜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母亲对亡儿的思念与悲痛展开,展现出深刻的情感与人性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生命与美好,亦代表伤痛。
- 燕子:象征自由与归属,表现出孩子的离去。
- 细雨:象征愁苦与孤独,渲染出诗的整体氛围。
- 朱丝:象征着亲情的牵挂,表达了母亲的深切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断肠红”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母亲的心情
- C. 秋天的颜色
-
“细雨复斜风”所描绘的意境是什么?
- A. 温暖
- B. 凄凉
- C. 欢快
-
诗中提到的“朱丝”象征什么?
- A. 亲情
- B. 思念
- C. 归宿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描绘战乱中的悲伤与思念。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郑猷的《离亭燕》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多地聚焦于母亲的悲痛与失落,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怀念,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郑猷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