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宴煞》
时间: 2025-01-10 19:1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
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
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
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
道东篱醉了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夜里听着蟋蟀的鸣叫,醒来后才觉得安宁,天亮时鸡鸣声响,万事都没有休息的时刻。为了名利,何时才能完全放下呢?密密麻麻的蚂蚁像排兵布阵,蜂群忙着酿蜜,蝇虫在争食的场面显得混乱不堪。裴公(裴松之)的绿野堂和陶渊明的白莲社都让人怀念。喜欢秋天来时,那些和露水一起采摘的黄花,带霜后烹饪的紫蟹,煮酒时烧红的秋叶。人生有限,喝酒登高的机会又有几个呢?叮嘱我这个顽童记者去北海探望我,告诉我东篱醉倒的情景。
注释:
- 蛩吟:蟋蟀的鸣叫声。
- 宁贴:安静下来,贴近内心的安宁。
- 争名利:追逐名声与利益。
- 密匝匝:形容非常密集。
- 裴公:指裴松之,唐代诗人,著有《闲情赋》。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著称。
- 和露:指在露水中采摘的花。
- 带霜:形容秋天,霜降后的食物。
- 登高节:重阳节,古代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顽童:顽皮的孩子,作者自谦之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马致远,元代杂剧作家及诗人,字千里,号千里,因其作品多描绘人事哲理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动荡,士人多有无奈与失落,马致远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名利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离亭宴煞》以蟋蟀的鸣叫引入,展现了夜与晨的交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中以“争名利”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求,而随后的“密匝匝蚁排兵”和“乱纷纷蜂酿蜜”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竞争的激烈和生活的混乱。诗人对裴公和陶令的怀念,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秋天的描写中,展现出一种淡然与雅致。
接着,诗人提到“人生有限杯”,引发对人生短暂的思考,质疑人生中真正值得追求的是什么。最后,诗人以“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结尾,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呼唤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和排比,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思想与情感交织在一起,令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深思其中的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两句通过夜晚的静谧与早晨的鸡鸣形成对比,表现了生活的常态与无休止的忙碌。
- 中间部分通过比喻与拟人,形象地描绘出社会的竞争与喧嚣。
- 提到裴公与陶令,表达对隐逸田园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两句则引发对人生有限的感慨,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密匝匝蚁排兵”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社会中的竞争状态。
- 拟人:如“蜂酿蜜”,赋予了自然生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反映了对名利的思考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秋:象征着丰收与成熟,同时也暗示人生的短暂。
- 蟋蟀、鸡鸣:象征着自然的规律与生活的节奏。
- 黄花、紫蟹、红叶: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裴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裴松之
- D. 杜甫
-
“争名利,何年是彻?”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追求名利是人生的目标
- B. 对名利的追求永无止境
- C. 名利是虚幻的
- D. 追求名利是无意义的
-
诗中提到的“带霜烹紫蟹”象征着:
- A. 秋天的美食
- B. 对名利的追求
- C. 生活的繁忙
- D. 隐士的生活
答案:
- C. 裴松之
- B. 对名利的追求永无止境
- A. 秋天的美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马致远的《离亭宴煞》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对自由的向往,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豪放与饮酒的洒脱,而马致远则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的古诗文集与注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