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寺高楼暮倚阑,
野云不散白漫漫。
好山遮尽君无恨,
且作沧溟万里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寺庙,临近傍晚时分,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远望着漫天的白云。虽然美丽的山景被云雾遮挡,诗人却并没有怨恨,而是心怀宽广,愿意将视野放远,去看那万里长的沧海。
注释
- 古寺:古老的寺庙,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和人文的积累。
- 高楼:高耸的建筑,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塔楼等。
- 暮:傍晚,表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倚阑:倚靠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姿态。
- 野云:自然的云彩,给人一种广阔和自由的感觉。
- 白漫漫:形容云彩的模糊和广袤,突显出环境的开阔。
- 好山:美丽的山,代表着自然的壮丽。
- 遮尽:遮挡一切,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 君无恨:对你没有怨恨,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 沧溟:指大海,象征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好山遮尽”可以让人联想到传统诗词中常表现的对自然的感慨,尤其是对被云雾遮挡的山的无奈与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洋山人,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动荡,作品多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年,陆游在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和个人生活的波折后,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与宽容。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写傍晚时分的古寺与野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首句“古寺高楼暮倚阑”,既是对环境的描绘,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倚阑的姿态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思索,仿佛在凝视着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野云不散白漫漫”,则通过白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辽阔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转到后两句,诗人以“好山遮尽君无恨”,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虽被美丽的山景遮挡,却无怨无恨,显示出内心的豁达与宽广。诗的最后一句“且作沧溟万里看”则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愿意将视野放宽,去欣赏更远的风景,正如人生的旅途,虽有遮挡,却总有更广阔的未来等待探索。
陆游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高楼暮倚阑:
- 描述了诗人傍晚时分在古寺的高楼上倚靠栏杆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野云不散白漫漫:
- 形象地描绘了天边的云彩,给人一种广阔而朦胧的感觉。
-
好山遮尽君无恨:
- 虽然美丽的山景被云雾遮挡,诗人却表现出一种淡然与宽容的态度。
-
且作沧溟万里看:
- 表达了诗人愿意把目光投向远方,去欣赏更为广阔的海洋,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沧溟”比作人生,象征着广阔的未来。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古寺、野云、高楼等意象交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豁达,体现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从容与无限的向往。诗人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心灵的自由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 高楼:代表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
- 野云: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不可捉摸。
- 好山:代表着美好与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坎坷。
- 沧溟:象征着广阔的未来与无尽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陆游
- D. 白居易
-
诗中“好山遮尽君无恨”的意思是?
- A. 对美丽山景的怨恨
- B. 对生活的无所谓
- C. 对景色的欣赏与宽容
- D. 追求更高的目标
-
“且作沧溟万里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忧郁
- B. 深沉
- C. 乐观
- D. 消极
答案
- C. 陆游
- C. 对景色的欣赏与宽容
- C. 乐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陆游)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
- 陆游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豁达的心态,而杜甫的诗则往往充满了对国事的忧虑与深沉的思考。两位诗人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深刻反映了他们所生活的时代。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