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
时间: 2025-01-26 04:46: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
——苏轼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
自従识此理,久谢少年伴。
逝将游无何,岂暇读城旦。
非才更多病,二事可并案。
愧烦贤使者,弭节整纷乱。
乔侯瑚琏质,清庙尝荐盥。
奋髯百吏走,坐变齐俗缓。
未遭甘鹢退,并进耻鱼贯。
每闻议论馀,凛凛激贪懦。
莫邪当自跃,岂复烦炉炭。
便庆朝秣越,未暮刷燕馆。
胡为守故丘,眷恋桑榆暖。
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认为,人生漫长而短暂,许多时间都被疾病和烦恼占据。在这些岁月中,快乐与忧愁交织,歌声与叹息相伴,常常颠倒而不自知,仿佛被神灵玩弄。转瞬之间,所有的烦恼似乎都随风而散。一直明白这个道理的我,不再依赖年轻的伙伴,想到即将逝去的时光,哪里还有时间去读书?我的才华和病痛并存,二者可以兼顾。心中对于贤者的愧疚,想要整顿自己的生活。乔太博的品德如瑚琏一般,曾经在清庙中被推荐。面对一百位官员的奔走,坐下来却变得懒散和缓慢。没有经历过甘甜的退隐,进取反而成了羞耻。每当听到后人的议论,心中总是感到愤怒和懦弱。莫邪本应自我奋发,何必再去烦恼炉火和炭烟?我庆祝早晨的丰盛,傍晚时分却不再回到燕馆。为何要守着那片故土,眷恋那桑榆之暖?为你叩响牛角,我将吟咏那南山的辉煌。
注释
- 百年三万日:指人生百年,总共约有三万天。
- 歌笑杂悲叹:生活中的欢笑与悲伤交织。
- 颠倒不自知:指人们在情感上常常迷失而不自知。
- 须臾:瞬间,转瞬。
- 非才更多病:才华不多,反而多病。
- 乔侯瑚琏质:乔太博以瑚琏的品质被推荐,指其品德高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都成就斐然,风格豪放,兼具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经历了多次政治打击与贬谪的困境和人生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
诗歌鉴赏
《乔太博见和复次韵答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诗人在开篇便以“百年三万日”将人生的短暂与漫长相对比,抒发了对老病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歌笑杂悲叹”,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苏轼以“颠倒不自知”来形容人在情感上的迷失,体现了他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的“须臾便堪笑,万事风雨散”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领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笑对人生。诗人自觉已然不再需要年轻的伴侣,反映出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自我内心的安慰。接着的几句中,苏轼用“愧烦贤使者”表达了对朋友的愧疚,显示出他心中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及“莫邪当自跃”,以剑喻志,表达了对追求理想的渴望,强调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沉迷于世俗的束缚。最后一句“一咏南山粲”,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结尾的豪放气魄使整首诗充满力量。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与深厚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年三万日:强调人生的长短。
- 老病常居半:生活中常常伴随老病,暗示人生的艰辛。
- 其间互忧乐:生活中快乐与悲伤交织。
- 颠倒不自知:人们在情感上迷失。
- 须臾便堪笑:瞬间的快乐,人生无常。
- 自従识此理:认识到这些道理。
- 久谢少年伴:不再依赖年轻人。
- 逝将游无何:时光流逝,游玩无暇。
- 非才更多病:才华不多,病痛较多。
- 愧烦贤使者:对朋友的愧疚。
- 乔侯瑚琏质:赞美乔太博的品德。
- 奋髯百吏走:面对官员的忙碌。
- 未遭甘鹢退:没有经历过成功与退隐。
- 每闻议论馀:听闻别人的议论感到愤怒。
- 莫邪当自跃:应当自我奋发。
- 便庆朝秣越:庆祝丰盛的生活。
- 胡为守故丘:为何要守住过去的故土。
- 为君叩牛角:为朋友吟咏南山的辉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三万日,形象生动。
- 对仗:如“歌笑杂悲叹”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神所玩”等手法,赋予情感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要珍惜当下,勇敢追求理想,体现了苏轼豪放而深刻的个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病:象征人生的艰辛与无奈。
- 歌笑:代表生活中的欢乐。
- 南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人生岁月是几万天?
- A. 一万
- B. 三万
- C. 五万
-
诗中提到的“乔侯”是指谁?
- A. 苏轼
- B. 乔太博
- C. 李白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爱情
- B. 人生感悟
- C. 自然景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对人生的反思上都有深刻的见解,但苏轼更注重现实中的困境与感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