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苏轼
玉钚坠耳黄金饰。
轻衫罩体香罗碧。
缓步困春醪。
春融脸上桃。
花钿从委地。
谁与郎为意。
长爱月华清。
此时憎月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形象,她耳中挂着玉钚,耳饰是黄金制成的,身上披着轻薄的香罗衣裳,缓缓走来,仿佛被春酒迷住了。她的脸色如同融化的春天,红润如桃花。她的妆饰洒落在地上,似乎在寻找与心上人共鸣的情感。她一直热爱着皎洁的月光,但此刻却厌恶那明亮的月光。
注释
- 玉钚:一种用玉石制作的耳饰。
- 黄金饰:黄金制成的装饰品。
- 轻衫:轻盈的上衣,通常用薄料制成。
- 困春醪:春天的酒,形容女子醉意朦胧。
- 花钿:一种古代女子装饰用的花形妆饰。
- 郎:指心上人。
- 月华:月光。
- 憎月明:厌恶明亮的月光,表达内心的矛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后人推崇。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融入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境遇的变化使他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作品中的女子形象,可能是对其理想爱情的寄托,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的美丽与内心情感的复杂。词的开头描绘了女子华丽的装饰,耳边的玉钚和黄金饰品不仅突显了她的身份和地位,更加深了她的美丽形象。接着,苏轼用“缓步困春醪”形容她醉意朦胧的状态,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柔和氛围。然而,随着词句的发展,女子的情感却显得复杂而矛盾,她热爱月光,却又在此时憎恶它,这反映了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对比中,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钚坠耳黄金饰:描写女子耳饰的华丽与精致,突显她的美丽。
- 轻衫罩体香罗碧:形象地表现了她身上的轻盈衣服,增强了女子的柔美。
- 缓步困春醪:女子缓慢行走,似乎醉于春酒,传达出一种迷醉的状态。
- 春融脸上桃:女子的脸庞如桃花般娇艳动人,生动形象。
- 花钿从委地:妆饰散落在地,表现出一种随意与不在意,暗示她对爱情的向往。
- 谁与郎为意:引发对情感的思考,谁能与她心意相通。
- 长爱月华清:表达了她对月光的爱慕,象征纯洁的情感。
- 此时憎月明:却在此刻厌恶明亮的月光,显示她内心的矛盾和失落。
修辞手法:词中使用了比喻(如“春融脸上桃”)、拟人(如“长爱月华清”),以及对仗等修辞手法,将女子的美丽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对比,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钚:象征美丽与富贵。
- 黄金饰:体现奢华与尊贵。
- 春醪:代表春天的气息与迷醉的情感。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丽。
- 月华:象征纯洁的爱情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钚”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耳饰
C. 一种花卉
D. 一种衣服 -
“此时憎月明”表达的情感是? A. 对月亮的喜爱
B. 对爱情的渴望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月亮的厌恶
答案: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李清照的作品更显细腻柔婉,而苏轼的《菩萨蛮》则在豪放中带有一丝忧伤,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古典诗词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苏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