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溪(南郑席上)》

时间: 2025-01-11 19:46:19

浴罢华清第二汤。

红棉扑粉玉肌凉。

娉婷初试藕丝裳。

凤尺裁成猩血色,螭奁熏透麝脐香。

水亭幽处捧霞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沙溪(南郑席上)
作者:陆游

浴罢华清第二汤。
红棉扑粉玉肌凉。
娉婷初试藕丝裳。
凤尺裁成猩血色,
螭奁熏透麝脐香。
水亭幽处捧霞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华清池沐浴之后,肌肤如玉般清凉,身着新裁的藕丝衣裳,显得婀娜多姿。她的衣裳用凤尺裁剪得如猩红色,而她的香气则是由螭奁中熏透的麝香。她在幽静的水亭里捧着盛有美酒的霞觞,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注释:

  • 华清第二汤:指的是华清池中的温泉,古代皇帝后妃常在此沐浴。
  • 红棉扑粉:红色的棉花和粉,形容女子的肌肤光滑细腻。
  • 娉婷:形容女子的婀娜多姿。
  • 凤尺:一种用凤鸟图案装饰的尺子,象征高贵。
  • 猩血色:鲜红色,形容衣裳的颜色浓艳。
  • 螭奁:古代一种香盒,通常用来装香料。
  • 麝脐香:指麝香,香气芬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擅长诗、词、文,作品以爱国情怀和对时事的敏锐感受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郑的一次宴会上,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女性之美的赞美,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华和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美丽女子的沐浴后光彩照人的瞬间。开篇的“浴罢华清第二汤”不仅勾勒出女子的美丽形象,也隐含了古代王朝的奢华与享乐。接下来的“红棉扑粉玉肌凉”则将女子肌肤的细腻与温凉生动地呈现出来,展现出她的柔美与娇艳。

诗中对衣着的描写,尤其是“凤尺裁成猩血色”的用词,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可以看到那鲜红的衣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再者,螭奁中熏透的麝脐香不仅增添了女子的魅力,也让整个场景充满了芬芳的气息,构建出一种优雅而神秘的氛围。

最后一句“水亭幽处捧霞觞”,将女子的美丽与宁静环境相结合,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引领读者感受到那一刻的美好,展现了陆游对生活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欣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浴罢华清第二汤:女子在华清池的温泉中沐浴后,神清气爽。
    2. 红棉扑粉玉肌凉:红色的棉花与粉末,强调她肌肤如玉般光滑。
    3. 娉婷初试藕丝裳:她第一次穿上藕丝衣裳,展现婀娜多姿的身姿。
    4. 凤尺裁成猩血色:衣裳的颜色鲜艳,象征华贵。
    5. 螭奁熏透麝脐香:香气扑鼻,让人沉醉。
    6. 水亭幽处捧霞觞:她在幽静的水亭中捧着酒杯,享受这份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肌”“猩血色”生动形象。
    • 对仗:如“凤尺裁成”“螭奁熏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与享乐,表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以及在繁华背后对自然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华清:象征着奢华与享乐。
  • 红棉、藕丝:代表女性的柔美与典雅。
  • 凤尺、螭奁:暗示高贵与香气,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霞觞: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宁静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女子沐浴的地点是?
    • A. 华清池
    • B. 昆仑山
    • C. 西湖
    • D. 长江
  2. “凤尺裁成猩血色”中“凤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装饰尺
    • C. 一种饮品
    • D. 一种花卉
  3. 诗中提到的香气是什么?
    • A. 青苹果香
    • B. 麝脐香
    • C. 桂花香
    • D. 兰花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浣沙溪》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的优雅,但陆游侧重于场景与环境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独白。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