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城山怀古》

时间: 2024-09-19 22:04:40

一峰突兀大江横,有客登临感慨生。

云出终输归岫好,泉流不比在山清。

微官已夺当年节,隐士空留万古名。

浑似终南旧蹊径,参军枉自负幽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峰突兀大江横,有客登临感慨生。
云出终输归岫好,泉流不比在山清。
微官已夺当年节,隐士空留万古名。
浑似终南旧蹊径,参军枉自负幽情。

白话文翻译:

一座高峰耸立在大江之上,客人登上山顶,感慨万千。
云霞虽美,最终归于山岫才更为宜人,山泉的水流也比那些山间的溪水更加清澈。
微不足道的官职已夺去了当年的风采,隐士的名声却留存千古。
这一切就像是终南山那条旧小径,参军的人白白自负幽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突兀:形容高耸,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感慨:感慨万千,感叹、感伤。
  • 归岫:归于山的深处,岫指山间的雾气或云气。
  • 微官:微小的官职。
  • 幽情:幽静的情感或情怀。

典故解析:

  • 终南山:古代文人常常以终南山作为隐士的象征,表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 参军:古代常指参与军务的官员,诗中暗指那些志向高远却未能如愿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威,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以山水、隐逸为题材,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孟城山怀古》是在诗人游览孟城山时写成,借景抒情,表达对往昔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孟城山的自然风光,表达诗人对历史和隐士生活的思考。首句“一峰突兀大江横”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山的雄伟和江的奔流,吸引读者的注意。接着“云出终输归岫好,泉流不比在山清”则对比了云和泉,指出尽管两者都美好,归根到底,山的清幽更为动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第三、四句中,诗人转入对自我和他人的反思,微官的失落与隐士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人生追求与实际状况的落差。诗末“参军枉自负幽情”更是点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参军的人虽有理想,却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令人感伤。

整首诗在意象上形成了山水与人生的交融,既有自然的壮丽,又有历史的沧桑,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峰突兀大江横:描绘了孟城山的雄伟,突兀的高峰在大江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壮观。
  2. 有客登临感慨生:引入了抒情主体,表明客人因登高而产生感慨,暗示了对人生的思考。
  3. 云出终输归岫好:云虽美,但最终归于山的深处,体现了对自然归属的向往。
  4. 泉流不比在山清:山中的泉水更为清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5. 微官已夺当年节:微小的官职使得当年的风采凋零,反映了对官场的失望。
  6. 隐士空留万古名:隐士的名声流传千古,暗示了隐逸生活的价值。
  7. 浑似终南旧蹊径:将孟城山与终南山相提并论,质感相似,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延续。
  8. 参军枉自负幽情:参军的人自负情怀,表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暗含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与泉流作比较,以此传达情感。
  • 对仗:如“微官”与“隐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山水象征着隐逸与理想,现实与追求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自然与人生态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代表着美好却易逝的事物。
  • 泉流:象征着清澈与纯净的内心世界。
  • 微官:象征着世俗的权力与失落。
  • 隐士:象征着超脱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微官”指的是什么?
    A. 高官
    B. 小官
    C. 隐士
    D. 学者

  2. “云出终输归岫好”中“归岫”指的是什么?
    A. 山的深处
    B. 江水
    C. 云彩
    D. 隐士

  3. 诗中隐士的名声代表了什么?
    A. 追求权力
    B. 追求隐逸的理想
    C. 追求财富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山水为主题,表现隐逸生活的理想。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山水之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威的《孟城山怀古》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在表现自然的同时,董威更强调历史的沉淀与人生的感慨,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传》
  • 《山水与诗:古代文人的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