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南归途次用杜牧之韵》

时间: 2025-01-26 04:06:58

风叶萧萧竹队飞,整冠尘外世情微。

江山万古人空老,乡国重阳客正归。

佳菊不须怀旧径,冥鸿几见度斜晖。

一樽自办从游赏,何事篱根待白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南归途次用杜牧之韵
风叶萧萧竹队飞,整冠尘外世情微。
江山万古人空老,乡国重阳客正归。
佳菊不须怀旧径,冥鸿几见度斜晖。
一樽自办从游赏,何事篱根待白衣。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竹林中的叶子纷纷飘飞,
我整好帽子,置身尘世之外,心中感到世事无常。
江山的壮丽已经万古不变,而人却渐渐衰老,
在这重阳节,乡国的游子正踏上归途。
美丽的菊花不必再怀念往日的幽径,
孤雁几时才能飞过夕阳的余晖。
我独自备酒,享受这次游赏,
为何还要在篱笆边等候那身着白衣的人?

注释

  1. 风叶萧萧:形容秋风吹动树叶,声音凄凉。
  2. 整冠:整理帽子,象征对外在形象的重视。
  3. 尘外:世俗之外,表示对世事的淡泊。
  4. 乡国重阳: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思乡之情。
  5. 佳菊:指美丽的菊花,常用来象征高洁。
  6. 冥鸿:指孤雁,象征孤独。
  7. 白衣:一般指道士或隐士,象征清高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一弘(约1555-1625),明代诗人,字君衍,号白云山人,出生于浙江,擅长诗词,尤其喜爱借古人之韵作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孤高。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时,诗人趁着节日的气氛,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归乡的渴望,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对秋风、竹林、江山、菊花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开头“风叶萧萧竹队飞”描绘了秋天的萧瑟,给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感觉,随后的“整冠尘外世情微”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淡泊。此时,身处江山万古的空间,诗人感叹人终究会衰老,历史的沧桑与时光的流逝,令他感到无奈。

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然而“乡国重阳客正归”却暗示着离别与思乡之情,诗人在此时更显得孤单。接着,诗人提到“佳菊不须怀旧径”,意在提醒自己不必沉溺于过去的回忆,反而应当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这一转折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往昔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期盼。

最后一联“一樽自办从游赏,何事篱根待白衣”则表达了诗人自我享受生命的态度,尽管身边无人相伴,但他依然乐于独处,享受眼前的美景和酒香。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一种和谐的对比,既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也有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叶萧萧竹队飞:描绘秋风中竹林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2. 整冠尘外世情微:表明诗人对世事的淡漠与超然,强调内心的宁静。
  3. 江山万古人空老:感叹历史的悠久与人的短暂,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4. 乡国重阳客正归:重阳节的游子归乡,强化了思乡的情感。
  5. 佳菊不须怀旧径:劝诫自己不必沉迷于往事,应珍惜当下。
  6. 冥鸿几见度斜晖:孤雁飞过夕阳,象征孤独与无奈。
  7. 一樽自办从游赏:表明诗人享受独处时光的态度。
  8. 何事篱根待白衣:质疑为何要等待他人,反映出独立与自我满足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竹叶飘飞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江山与人类的衰老相提并论,强调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江山万古人与空老”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重阳节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独立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哲学性的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叶:象征秋天的凋零,暗含人生的无常。
  • 江山:象征历史的长河与壮丽。
  • 佳菊:代表高洁与清雅的情操。
  • 冥鸿:象征孤独与漂泊,暗示人际关系的疏离。
  • 白衣:象征隐士或道士,代表一种追求清高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风叶萧萧竹队飞”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乡国重阳客正归”中“重阳”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3. 诗中提到的“佳菊”象征什么?

    • A. 忘却往事
    • B. 高洁的情操
    • C. 乡愁
    • D. 友情

答案

  1. C. 秋天
  2. B. 重阳节
  3. B. 高洁的情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更注重兄弟情谊的思念。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重阳节为背景,强调亲情的牵挂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