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泛海》
时间: 2025-02-04 16:54:3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满江红 泛海
作者: 王灏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拍岸银涛,狂飙助壮怀激发。
睇望处空濛烟雨,速山如抹。
一幅移来摩诘画,数行挥就张颠笔。
任轻舟荡漾涉江湄,寻明月。
田横岛,风波息。
闽海屿,麈灰灭。
叹斜阳衰草,断戈残戟。
绿柳青莎梨雨足,白蘋红蓼蛩声咽。
问行踪勾漏觅丹砂,违京阙。
白话文翻译:
拍打着岸边的银色浪涛,狂风助长了我心中的壮志。这时望去,空中烟雨迷蒙,远山仿佛被抹去了一般。就像是一幅摩诘的山水画,几笔之间让我联想起张颠的洒脱。任凭轻舟在江边荡漾,寻觅那轮明月。田横岛上,风波已然平息;闽海的岛屿上,烟雾渐渐消散。叹息斜阳洒落的衰草,断戈残戟的无奈。绿柳青莎的梨雨滋润着大地,白蘋红蓼中蛩声凄咽。问我行踪,是否能寻得丹砂,已经远离了京阙。
注释:
- 拍岸银涛:形容浪涛拍打岸边的景象。
- 狂飙:指猛烈的风。
- 睇望:向远处眺望。
- 摩诘画:指王维的山水画,传达出山水的意境。
- 张颠笔:借指张旭的狂草书法,形容笔势奔放。
- 田横岛:指田横岛,历史典故。
- 麈灰:指海上烟雾。
- 丹砂:指一种矿石,象征追求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灏,清代诗人,生平简朴,崇尚自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灏游历海边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寻。
诗歌鉴赏:
《满江红 泛海》是一首充满壮志豪情的诗作。开篇便以“拍岸银涛”揭示了海洋的壮丽,诗人通过“狂飙助壮怀激发”表达了内心澎湃的情感,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激励着自己。接着,描绘了“空濛烟雨”和“速山如抹”的迷离意境,展示了自然景观的神秘与壮丽。
诗中对摩诘画的提及,体现了王灏对古代艺术的推崇与向往。通过“轻舟荡漾”,诗人将自己与水流的关系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渴望。接下来的描写,如“田横岛,风波息”,则平静地描绘出海上的宁静,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然而,诗人也不忘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斜阳衰草,断戈残戟”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追忆,暗示了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和感伤。诗的尾声则以“问行踪勾漏”引出对未来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寻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拍岸银涛:描绘海浪拍打岸边的壮丽景象,激发豪情。
- 狂飙助壮怀激发:风助长了诗人的豪情,意志坚定。
- 睇望处空濛烟雨:远方的烟雨朦胧,增添了诗意。
- 速山如抹:远山的模糊如同被抹去,体现出自然的神秘。
- 一幅移来摩诘画:借摩诘画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
- 数行挥就张颠笔:形容书法的洒脱,表达个性。
- 任轻舟荡漾涉江湄,寻明月:轻舟在水中漂荡,象征追求理想。
- 田横岛,风波息:历史典故,表明宁静的状态。
- 闽海屿,麈灰灭:描绘海上烟雾的消散,展现清晰的视野。
- 叹斜阳衰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断戈残戟:象征战争的遗留物,反映历史的无情。
- 绿柳青莎梨雨足:自然景色的描绘,富有生机。
- 白蘋红蓼蛩声咽:描绘了诗意的环境,增添情感深度。
- 问行踪勾漏觅丹砂:对理想的追求,表达心中渴望。
- 违京阙:暗示对现实的背离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速山如抹”,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如“蛩声咽”,让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如“白蘋红蓼”,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与自由的追寻,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对生命与理想的深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涛: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豪情。
- 烟雨: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变幻。
- 摩诘画:象征古代艺术的优雅与深远。
- 月亮:象征理想与追求。
- 斜阳:象征光阴的流逝。
- 绿柳青莎: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摩诘画”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画作?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轻舟荡漾”中“荡漾”所表现的情感是什么?
- A. 沉重
- B. 自由
- C. 悲伤
- D. 忧愁
-
诗中提到的“田横岛”是一个怎样的意象?
- A. 代表战争
- B. 象征宁静
- C. 表达孤独
- D. 体现繁华
答案:
- B. 唐代
- B. 自由
- B. 象征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李白《庐山谣》:展示了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王灏的情感相似,但更具豪放之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王灏诗文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