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旭时见玉山》

时间: 2025-01-10 22:21:00

晓起望晴空,遥见白山列。

照眼吐虹光,明知不是雪。

有意看此山,偏偏此峰失。

相隔百里间,隐现总难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旭时见玉山
屠文照 〔清代〕

晓起望晴空,遥见白山列。
照眼吐虹光,明知不是雪。
有意看此山,偏偏此峰失。
相隔百里间,隐现总难必。

白话文翻译:

清晨起床,望向晴朗的天空,远远看到白色的山峦排列。
阳光照射在山上,山的光辉如同虹彩,明白这并不是雪。
我有意去欣赏这座山,却偏偏找不到这一峰的身影。
即使相隔百里,山的隐现总是难以确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起:清晨起床。
  • 白山:白色的山,这里指的是雪山或光辉的山。
  • 虹光:光辉如虹,形容光线的美丽。
  • 峰失:峰的身影消失,指的是看不见山的某一峰。
  • 隐现:隐隐约约的出现和消失。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山的意象在古诗中常常代表崇高和不可接近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屠文照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官僚士大夫的圈子中。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清晨,诗人通过描绘初升的阳光照耀山峰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远方山峰的思念。

诗歌鉴赏:

《初旭时见玉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透过清晨的光影,表现了诗人对山的无限向往和细腻观察。诗的开头,诗人以“晓起望晴空”带入清晨的宁静,描绘出一个晴朗的天空,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出现的“遥见白山列”,则引出了诗人眼中的壮丽景色,白山的高耸与晴空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照眼吐虹光”一句通过明亮的光线描绘山的壮观,强调了阳光照射下的美丽景象,以“明知不是雪”来揭示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细致观察。这里的“虹光”不仅仅是光的现象,更是一种诗意的象征,传达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有意欣赏这座山,却发现“偏偏此峰失”,这是对自然中不可捉摸之美的感叹,甚至带着一丝无奈。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相隔百里间,隐现总难必”中得到了升华,诗人意识到,尽管山与自己相隔很远,隐现的景象却总是难以捉摸。这一层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让人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渺小与无能为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充满了清新的气息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起望晴空:早晨醒来,仰望晴朗的天空。
  • 遥见白山列:远远看见白色的山峦成排。
  • 照眼吐虹光:阳光照耀下,山显得光彩夺目。
  • 明知不是雪:虽然看上去很像雪,但我知道那不是雪。
  • 有意看此山:我有意要欣赏这座山。
  • 偏偏此峰失:但却偏偏找不到这一峰。
  • 相隔百里间:虽然隔着百里之遥。
  • 隐现总难必:出现与消失总是难以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辉比作虹,强调其美丽。
  • 对仗:如“晓起”与“望晴空”,“遥见”与“白山列”,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排比:通过“隐现总难必”形成一种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现了对远方和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山:象征高远、纯洁的理想。
  • 虹光:象征美丽、希望和光明的未来。
  • :象征目标与追求,尽管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照眼吐虹光”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山的光辉
    B. 雪的冰冷
    C. 太阳的热量

  2. “晓起望晴空”中的“晓”是什么意思? A. 晚上
    B. 中午
    C. 清晨

  3. 诗人对山的感受是: A. 轻松可及
    B. 难以捉摸
    C. 绝对失落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远方的向往;而屠文照的《初旭时见玉山》则更侧重于对一座山的细腻描写,两者在意境上有着细微的差异,但都表现了诗人对远方自然的深情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屠文照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山水诗的意象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