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其二》

时间: 2025-04-29 04:05:15

待寻芳。

懒寻芳。

褪粉梨花背夕阳。

清明未断霜。

游丝长。

柳丝长。

欲绾春光春又忙。

辛夷早绽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待寻芳。懒寻芳。褪粉梨花背夕阳。清明未断霜。游丝长。柳丝长。欲绾春光春又忙。辛夷早绽香。

白话文翻译:

我在等待寻找那花香,却又懒得去寻。梨花的粉色在夕阳下渐渐褪去,清明时节的霜冻尚未消散。游丝在空中悠荡,柳丝也在轻轻摇摆。想要把春光编织起来,却发现春天又匆匆忙忙。辛夷花已经早早绽放,散发出香气。

注释:

  • :等待。
  • :花香。
  • :懒惰,不愿意。
  • 褪粉梨花:梨花的粉色在日落时分逐渐褪去。
  • 清明未断霜:清明节时,霜冻尚未完全消失。
  • 游丝:轻柔的丝线,形容春天的丝线在空中飘荡。
  • 欲绾春光:想要把春天的美好编织起来。
  • 辛夷:一种早春开花的树木,花香扑鼻。

典故解析:

清明: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4日或5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诗中提到“清明未断霜”,反映了春天尚未完全温暖的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诗人,生于1619年,卒于1692年。他是明末清初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致力于儒学的研究和传播,作品涵盖诗词、散文、哲学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长相思》是王夫之在经历了战乱与变故后所作,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长相思 其二》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花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首句“待寻芳。懒寻芳。”一方面表现出对花香的期待,另一方面又透露出一种懒散的心态,似乎在暗示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力追求。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褪粉梨花背夕阳”展现了春天的短暂与易逝,梨花的凋零与夕阳的西沉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清明未断霜”则显示出春天与冬天之间的挣扎,尽管春天已悄然来临,但寒霜依然存在,象征着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中提到的“游丝长”、“柳丝长”则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柳丝轻柔地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最后一句“辛夷早绽香”不仅表达了春花的芬芳,也隐含着对生命的希望与期待。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待寻芳。懒寻芳。:表达了诗人对春花的期待与懒散的矛盾心态。
  • 褪粉梨花背夕阳。:描绘了夕阳映衬下梨花的凋零,暗示时光流逝。
  • 清明未断霜。:春天的到来尚未完全驱散寒冷,暗示生命的脆弱。
  • 游丝长。柳丝长。:春天的生机,轻柔的丝线和柳枝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欲绾春光春又忙。:想要将春天的美好编织在一起,却发现春天匆匆而过。
  • 辛夷早绽香。:辛夷花的早开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游丝长,柳丝长”,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用“游丝”与“柳丝”比喻春天的柔情。
  • 拟人:将春光赋予人性,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情感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思考,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香: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象征着寒冷与脆弱。
  • 柳丝:象征着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2. “游丝长,柳丝长”中的“游丝”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香
    B. 轻柔的丝线
    C. 柳树的枝叶
    D. 夕阳的余晖

  3. 诗中的“辛夷”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D. 一种果实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王夫之的《长相思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对春天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前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而后者则通过对春花的赞美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热爱。

参考资料:

  • 《王夫之诗文集》
  • 《明清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