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游梁王吹台有感》

时间: 2025-01-27 03:22:09

高台压万井,四绝埃与氛。

上有金仟庐,凌虚结楣芬。

尝闻登其巅,直视太行云。

兰观良跂予,夙驾惭后君。

况当朱炎月,烈风来朝嚑。

泛潋白正醴,飘飖轻练裙。

想像箫鼓处,寥寥如有闻。

一写沈郁忧,怀古何足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台压万井,四绝埃与氛。
上有金仟庐,凌虚结楣芬。
尝闻登其巅,直视太行云。
兰观良跂予,夙驾惭后君。
况当朱炎月,烈风来朝嚑。
泛潋白正醴,飘飖轻练裙。
想像箫鼓处,寥寥如有闻。
一写沈郁忧,怀古何足云。

白话文翻译

高台耸立,压着万千井口,四周的尘埃与烟雾被封锁在这里。高台上有金色的楼阁,凌空而建,散发着芬芳的气息。我曾听说登上它的巅峰,可以直视太行山的云雾。兰亭的美景让我心中向往,回想起昔日的盛况,我感到自己后来的成就相形见绌。更何况在朱红色的炎炎烈日下,狂风呼啸而来,仿佛要卷走我的思绪。荡漾的水面如同白色的美酒,轻轻飘散着如同轻纱裙般的幽香。想象那儿的箫鼓声,空旷而悠扬,似乎远处传来微弱的音响。写下这些,心中满是沉郁的忧愁,怀古的情绪又何足道呢?

注释

  • 高台:指的是高耸的台子,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万井:形容数量之多,意指被高台压制的万千井口。
  • 金仟庐:金色的楼阁,表示华美与尊贵。
  • 凌虚:高耸入云,意指超脱于尘世。
  • 兰观:兰亭的美景,典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朱炎月:形容太阳的颜色,意指烈日。
  • 泛潋:水面荡漾,形容湖面波光粼粼。
  • 沈郁忧:沉重而郁闷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创作为主,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梁王吹台时,作者在此感受到高台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激发了对古人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圣俞游梁王吹台有感》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高台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思索。高台的巍峨与万井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类的渺小与历史的伟大。金仟庐的华美与兰亭的悠远相结合,使得诗人内心的情感更加复杂。诗中提到的朱炎月与烈风,象征着人生中的挑战与困惑,而“泛潋白正醴”的意象则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自觉与古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愁,显示了对历史的敬仰与个人成就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台压万井:高高的台子压制着无数的井,暗喻高处不胜寒。
  2. 四绝埃与氛:四周的尘埃与烟雾弥漫,描绘出环境的压抑感。
  3. 上有金仟庐:高台上有金色的建筑,象征着繁华。
  4. 凌虚结楣芬:高耸入云,散发出芬芳的气息,表现出超凡脱俗。
  5. 尝闻登其巅:曾听说登上高台的顶端。
  6. 直视太行云:可以直视太行山的云雾,暗示高远的视野。
  7. 兰观良跂予:兰亭的美景让我向往。
  8. 夙驾惭后君:回想起昔日的盛况,我感到自己成就的微不足道。
  9. 况当朱炎月:在烈日下,面临更大的挑战。
  10. 烈风来朝嚑:狂风来袭,形象地表现出外界的干扰。
  11. 泛潋白正醴:水面波光粼粼,如同美酒一般。
  12. 飘飖轻练裙:轻柔的裙摆在风中舞动,象征美丽与柔和。
  13. 想像箫鼓处:想象那儿的乐声。
  14. 寥寥如有闻:音响空旷而遥远。
  15. 一写沈郁忧:写下这些,心中满是忧愁。
  16. 怀古何足云:怀古的情感又何足道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台比作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 对仗:如“高台压万井,四绝埃与氛”,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拟人:烈风仿佛有意来打扰诗人,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台的壮观与个人的渺小,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对古人的敬仰及对生命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金仟庐:代表着繁华与美好。
  • 太行云: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 朱炎月:代表人生中的挑战。
  • 箫鼓: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台压万井”中“万井”意指什么? A. 许多井
    B. 许多高台
    C. 许多人

  2. 诗人对兰亭的感受是什么? A. 感到自豪
    B. 感到惭愧
    C. 感到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朱炎月”象征着什么? A. 欢乐
    B. 挑战
    C. 宁静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宁静的情绪与自然的和谐;而韩维的作品则更强调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