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沙》

时间: 2025-01-11 05:53:59

汀沙雪漫水溶溶,睡鸭残芦晻霭中。

归去北人多忆此,每家图画有屏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汀沙雪漫水溶溶,
睡鸭残芦晻霭中。
归去北人多忆此,
每家图画有屏风。

白话文翻译:

水边的沙滩上,雪花纷飞,水面波光粼粼,
睡觉的鸭子藏在残余的芦苇中,迷蒙的雾气弥漫。
北归的人们多半会想起这里,
每家每户的画中都描绘着这样的屏风图案。

注释:

  • 汀沙:水边的沙滩。
  • :覆盖,弥漫。
  • 溶溶: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 睡鸭:正在睡觉的鸭子。
  • 残芦:残余的芦苇。
  • 晻霭:雾气弥漫,形容朦胧的景象。
  • 归去北人:指从南方归北的人们。
  • 图画有屏风:每家家户的画作中都有描绘这种景象的屏风。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归去北人”可以理解为在古代,南北往来的人们,尤其在冬季,北方人南归,南方的美景往往让他们留恋。屏风是一种传统装饰品,常常用来描绘风景、花鸟等,显示出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以其新法改革而著称,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汀沙》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间,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水边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定居南方后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汀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诗,诗中展现了王安石对南方水乡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北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的“汀沙雪漫水溶溶”,给人以清新的视觉感受,展现了水面和沙滩在雪花覆盖下的静谧与优雅。接下来的“睡鸭残芦晻霭中”,则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氛围,仿佛使读者置身于那一片朦胧的水乡。

最后两句“归去北人多忆此,每家图画有屏风”,不仅连接了前面描绘的美景,也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王安石通过对南方水乡的赞美,反映了北方人对其的向往,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在这首诗中,景与情交融,王安石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汀沙雪漫水溶溶:水边的沙滩上白雪覆盖,水面波光荡漾,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冬季景象。
  2. 睡鸭残芦晻霭中:睡觉的鸭子藏在残余的芦苇中,雾气弥漫,展现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3. 归去北人多忆此:北方人归去时,常常会怀念这样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4. 每家图画有屏风:家庭中常常将这样的景象绘制在屏风上,说明这种美景在文化上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汀沙雪漫”比喻景色的恬淡。
  • 拟人:睡鸭的描写,使其看起来更生动。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王安石在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使得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织,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汀沙: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睡鸭:代表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 残芦: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
  • 屏风: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汀沙”指的是哪里? A. 山间
    B. 水边
    C. 林中
    D. 草地

  2. “归去北人多忆此”中的“此”指的是: A. 北方
    B. 南方的水乡
    C. 家乡
    D. 大海

  3. 诗中“睡鸭”这一意象主要表达了: A. 生活的忙碌
    B. 自然的宁静与安逸
    C. 对故乡的思念
    D. 生活的艰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汀沙》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但王安石更注重细腻的描绘和温柔的情感,而杜甫则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