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用乐道舍人韵书十日》

时间: 2025-01-26 01:04:02

东门人物乱如麻,想见新鞯照路华。

午鼓已传三刻漏,从官初赐一杯茶。

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

归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饮流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门人物乱如麻,
想见新鞯照路华。
午鼓已传三刻漏,
从官初赐一杯茶。
匆匆殿下催分首,
扰扰宫前听卖花。
归去莫言天上事,
但知呼客饮流霞。

白话文翻译:

东门外的人群嘈杂得像麻绳一样,
我想看见新鞯马在路上闪耀光华。
午时的鼓声已经传来三刻钟,
从官府初次赐给我一杯茶。
匆匆在殿下催促着分发头衔,
宫前热闹地听着卖花的叫卖声。
回去的时候不要再谈天上的事情,
只知道招呼客人饮酒畅饮流霞。

注释:

  • 东门:指城门之一,诗中代表繁华热闹的场所。
  • 如麻:形容人多且杂乱。
  • 新鞯:新马鞍,象征新鲜的事物。
  • 午鼓:指正午时分的鼓声,古代用以报时。
  • 三刻漏:古代计时单位,三刻大约是一个小时。
  • 从官:指官府,可能指初到官府的身份。
  • 催分首:催促分发官位或头衔。
  • 扰扰:形容热闹或嘈杂的样子。
  • 流霞:指晚霞,象征美好和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和,晚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政治改革,提倡文学与政治相结合,作品风格清新,擅长诗词,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有独到见解。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时期,正值政治改革时期,他在政治上经历了许多风波和挑战。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个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门外的热闹景象,人与马的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的温暖。开头“东门人物乱如麻”以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人群的拥挤与嘈杂,接着“想见新鞯照路华”展现了诗人对新鲜事物的向往与期待,传统与时尚的交融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午时鼓声的传来,仿佛是在提醒诗人时间的流逝,三刻漏的描写使人感受到生活的急促与紧张。而“从官初赐一杯茶”则表现出诗人身为官员的无奈,初入官场的他可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压力与期望。紧接着“匆匆殿下催分首”一语,进一步反映了官场的繁忙与竞争,令人感受到一种浮躁的气氛。

“扰扰宫前听卖花”则为诗歌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卖花的叫卖声成了繁华景象的点缀,体现出生活的多样性。最后两句“归去莫言天上事,但知呼客饮流霞”则是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官场事务的厌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应珍惜眼前的欢乐与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门人物乱如麻:描绘东门外人多而杂乱的热闹场景。
  2. 想见新鞯照路华:表达对新事物的期待,新鞯象征着新鲜活力。
  3. 午鼓已传三刻漏:点明时间的流逝,营造紧迫感。
  4. 从官初赐一杯茶:暗示初入官场的无奈与压力。
  5. 匆匆殿下催分首:反映官场的繁忙与竞争。
  6. 扰扰宫前听卖花:展现生活的多样性与热闹。
  7. 归去莫言天上事:表达对官场事务的淡漠与逃避。
  8. 但知呼客饮流霞:强调享受生活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乱如麻”形象地比喻人群的拥挤。
  • 夸张:东门的热闹被夸大,增强了效果。
  • 对仗:诗中有多个对仗句,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门:象征繁华的社交场所。
  • 新鞯:新鲜与活力的象征。
  • 午鼓:时间与生活节奏的象征。
  • :文化与人际交流的象征。
  • 流霞:美好时光与享乐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门人物乱如麻”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风景美丽
    • B. 人多而杂乱
    • C. 天气晴朗
    • D. 时间流逝
    • 答案:B
  2. “新鞯”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旧事物
    • B. 新鲜活力
    • C. 官位
    • D. 美酒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卖花”在表现什么?

    • A. 生活的单调
    • B. 生活的多样性
    • C. 官场的竞争
    • D. 不安定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与李白的《将进酒》均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官场生活的无奈,而李白则强调享受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