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时间: 2025-01-27 03:2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溪得雪真无价,
走马来看及未消。
独自披榛寻履迹,
最先犯晓过朱桥。
谁怜屋破眠无处,
坐觉村饥语不嚣。
惟有暮鸦知客意,
惊飞千片落寒条。
白话文翻译:
南溪的雪真是无价之宝,
骑马来看雪时还未融化。
我独自披着野草寻觅足迹,
最早在晨光中跨过朱红色的桥。
谁能怜惜这破屋中无处可眠,
坐在这里感到村里饥饿的声音不再喧嚣。
唯有黄昏的乌鸦懂得我的心意,
惊飞的乌鸦带起千片寒枝凋落。
注释:
- 南溪:指南溪,即南溪流域,因其风景秀丽而著称。
- 无价:形容雪的珍贵,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 披榛:披着野草,表示在自然中行走,形象生动。
- 犯晓:指天刚明亮,早晨的意思。
- 朱桥:指红色的桥,常用来形容桥的美丽。
- 屋破:形容房屋破旧,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 村饥:表示村庄的贫困和饥饿。
- 暮鸦:指傍晚时分的乌鸦,具有象征意义。
- 惊飞千片:形容乌鸦惊飞时带动的树枝,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亦是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婉约之美,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失意之时。苏轼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但他依然能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安慰。此诗写于一个雪夜,表达了他在寂静的环境中思考人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开篇以“南溪得雪真无价”引入,既表达了对雪景的赞美,又暗含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中“走马来看及未消”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和清新,令人感受到一种生动的画面感。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雪中独行的情景,“独自披榛寻履迹”,表达了他在寂静中寻找内心安宁的渴望。这里的“披榛”一词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更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和过去的追寻。
“谁怜屋破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这两句则转向现实,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困境的深切关怀。他在破旧的屋子中,反思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贫困村民的同情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将自然与人情结合,乌鸦的飞起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溪得雪真无价:赞美南溪的雪景,突显其珍贵。
- 走马来看及未消:骑马前往观赏,雪未融化,生动表现场景。
- 独自披榛寻履迹:一个人披着野草寻找足迹,体现孤独。
- 最先犯晓过朱桥:在清晨时分跨过红桥,象征新的开始。
- 谁怜屋破眠无处:反映生活困苦,内心的无奈和失落。
- 坐觉村饥语不嚣:感受到村里的饥饿,却显得安静,寓意深沉。
- 惟有暮鸦知客意:乌鸦似乎了解他的心情,增添了一丝温情。
- 惊飞千片落寒条:乌鸦飞起时带动寒枝的落下,象征孤独和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无价之宝,强调其美好。
- 拟人:乌鸦“知客意”,赋予鸟类以人性,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和反映生活困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仍要保持内心宁静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宁静,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朱桥:代表美好的事物,连接现实与梦境。
- 暮鸦:象征孤独与思考,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南溪的雪被称为: A. 珍贵 B. 普通 C. 严寒 D. 消逝
-
诗人独自寻找的是什么? A. 足迹 B. 朋友 C. 财富 D. 诗句
-
“惟有暮鸦知客意”中,乌鸦象征: A. 喜悦 B. 孤独 C. 富裕 D. 行动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在自然描写上的异同:苏轼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