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南京访淮甫兄,信宿而去。用清真韵寄》
时间: 2025-01-10 22:52: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胜地。前游处处堪记。湖心唱彻采莲歌,暮云四起。断墙崒兀古台城,青芜摇荡波际。画桥畔,重徙倚。绿杨宛转丝系。情如浪迹忽归来,燕寻旧垒。谢家一梦绕池塘,东风还绉春水。小楼背野面近市。想廛居三载成里。华表莫题身世。倦沈吟夜寂凭窗遥对。城郭微茫街镫里。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处名胜,之前游玩的地方处处令人怀念。湖中心传来采莲的歌声,暮云渐渐聚起。古老的台城断墙巍峨,青色的芜苇在水边摇曳。画桥旁,我再次倚靠在这里,绿杨婀娜,似乎用丝带相系。情感如同浪迹般忽然归来,燕子寻找着旧日的垒土。谢家的梦绕在池塘边,东风轻拂,将春水荡漾。小楼背靠着田野,靠近市集。想着在这里居住了三年,华表上无须题写我的身世。倦怠中,夜静悄悄地,我在窗前遥望。城郭隐约,街灯闪烁。
注释
- 名胜地:指风景名胜之地。
- 湖心:湖的中心。
- 采莲歌:采莲时唱的歌。
- 暮云四起:傍晚的云层开始聚集。
- 断墙崒兀:断裂的墙壁高耸。
- 青芜摇荡:青色的芜苇在水边摇曳。
- 画桥:装饰美丽的桥。
- 重徙倚:再次倚靠。
- 绿杨宛转丝系:绿杨树婀娜多姿,像被丝带系住。
- 情如浪迹:情感如同漂流的足迹。
- 谢家:指历史上著名的谢家。
- 华表:古代的标志性建筑。
- 倦沈吟:疲倦地沉吟。
- 城郭微茫:城市的轮廓模糊不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创作而闻名,作品常表达对自然风光和人世变化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南京时,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地的怀念与对往昔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西河》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京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诗中“湖心唱彻采莲歌”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湖面上人们采莲的欢快场景,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而“断墙崒兀古台城,青芜摇荡波际”则通过对古老台城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流逝,令人对往昔产生无限遐想。
诗歌的情感基调在“情如浪迹忽归来”中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思念与留恋。谢家一梦的意象更是引人深思,承载着诗人对亲情和友谊的珍视。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流转中人情的脆弱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名胜地:引入背景,说明此地是游览过的名胜。
- 前游处处堪记:回忆往昔的游览经历。
- 湖心唱彻采莲歌:湖中传出欢快的采莲歌声,表现出活泼的场景。
- 暮云四起: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断墙崒兀古台城:古老的城墙高耸,显得孤独而苍凉。
- 青芜摇荡波际:生机盎然的芜苇在水边轻轻摇动,展现自然之美。
- 画桥畔,重徙倚:在画桥旁再次倚靠,带有一丝依恋。
- 绿杨宛转丝系:绿杨树婀娜多姿,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 情如浪迹忽归来:情感像漂流的足迹般突然回归,表现出对旧地的眷恋。
- 燕寻旧垒:燕子在寻找旧日的窝,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寻。
- 谢家一梦绕池塘:梦中回忆起谢家的往事,带有一丝感伤。
- 东风还绉春水:春风轻拂,水面荡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小楼背野面近市:小楼背靠田野,靠近市集,表现出生活的气息。
- 想廛居三载成里:回忆在此地居住三年,感慨时光流逝。
- 华表莫题身世:对自己的身世无须在华表上题写,表现出淡泊名利。
- 倦沈吟夜寂凭窗遥对:夜深人静,倦怠中沉吟,遥望窗外的景象。
- 城郭微茫街镫里:城市的轮廓在夜色中模糊,街灯如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浪迹,生动形象。
- 拟人:青芜摇荡,如同活泼的人在水边嬉戏。
- 对仗:如“情如浪迹”和“燕寻旧垒”,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怀旧和思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深邃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心:象征宁静与美好。
- 断墙:历史的痕迹,象征时光的流逝。
- 青芜: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 燕子:思乡的象征,代表对旧日的追寻。
- 华表:象征着身份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湖心唱彻采莲歌”指的是什么?
- A. 湖心的景色
- B. 人们采莲的欢乐
- C. 夜晚的安静
-
诗中提到的“谢家一梦”是指什么?
- A. 诗人的家
- B. 诗人对往事的怀念
- C. 诗人的朋友
-
“情如浪迹忽归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往昔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不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写夜晚的寂静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西河》: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和对旧时光的怀念,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豪情,而《西河》则更为细腻温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