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中秋次韵答陈润珊并示江南留京诸子 其三》

时间: 2025-01-24 02:54:15

太行秋色来天外,长啸江亭一倚栏。

咫尺尚难招好友,逍遥何处揖仙官。

挥戈漫见阳乌返,挟瑟空怜夜月弹。

廪粟虚糜竟何似,瓣香惭愧爇诗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癸巳中秋次韵答陈润珊并示江南留京诸子 其三
作者: 黄爵滋

太行秋色来天外,
长啸江亭一倚栏。
咫尺尚难招好友,
逍遥何处揖仙官。
挥戈漫见阳乌返,
挟瑟空怜夜月弹。
廪粟虚糜竟何似,
瓣香惭愧爇诗坛。


白话文翻译:

太行山的秋色从天边而来,我在江边亭子上长啸,倚靠着栏杆。即使身边的朋友也难以相聚,逍遥自在的地方又在哪里才能拜见仙人。挥动戈矛却漫不经心地看到夕阳西下,手握瑟琴空自怜惜夜晚的月光演奏。仓库里的粮食虚耗到底有什么意义,香瓣的气味让我感到惭愧,怎么能在诗坛上燃烧自己?


注释:

  • 癸巳:指的是农历的一个年份,具体年份为癸巳年。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但在此指“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聚”。
  • 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 阳乌:指夕阳,乌是指鸟,阳乌即太阳西沉。
  • 廪粟:指粮食,廪是仓库,粟是粮食的总称。
  • 瓣香:香料,花瓣的香气。

典故解析:

  • 太行山:位于华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象征着雄伟的自然景观。
  • 仙官:古代传说中的神仙,表示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 :古代兵器,这里引申为一种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爵滋(约1680-1720),清代诗人,号东瀛,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江南风光与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癸巳年中秋,诗人身处京城,思念故乡的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透露出淡淡的孤独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太行山的秋色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开头的“太行秋色来天外”,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个清幽的中秋夜晚。诗人长啸于江亭,体现了他胸怀壮志,却又孤独无依的心境。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咫尺尚难招好友”表达了对友人难以相聚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孤独之感。

在“逍遥何处揖仙官”中,诗人渴望超脱世俗,寻求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而非现实中的孤独与烦恼。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挥戈漫见阳乌返”和“挟瑟空怜夜月弹”描绘了酒酣耳热的场景,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廪粟虚糜竟何似,瓣香惭愧爇诗坛”,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粮食的虚耗和对诗坛的惭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创作的自省。这首诗不仅具有优美的意象,还表达了深邃的情感,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行秋色来天外:描绘秋天的太行山,色彩从遥远的天边映射而来,表现自然之美。
  2. 长啸江亭一倚栏:在江边的亭子中,诗人长声呼啸,倚靠着栏杆,表现了孤独和豪情。
  3. 咫尺尚难招好友:即使距离很近,也难以邀请朋友相聚,反映了现实的无奈。
  4. 逍遥何处揖仙官:在向往的逍遥之地,何处可以拜见神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5. 挥戈漫见阳乌返:挥动武器,无意间看到夕阳西下,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6. 挟瑟空怜夜月弹:手握瑟琴,空自怜惜夜晚的月光,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廪粟虚糜竟何似:粮食的虚耗到底有什么意义,反映了对物质生活的思考。
  8. 瓣香惭愧爇诗坛:香气让我感到惭愧,诗坛应当追求更高的境界,表达了对创作的自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心境,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如“咫尺尚难招好友,逍遥何处揖仙官”,对偶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月光和香气被赋予了情感,使得意象更具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又自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江亭:代表着静谧与思考的空间。
  • 阳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代表着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香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阳乌”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风

  2. “廪粟虚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友谊
    B. 生活的意义
    C. 自然风光
    D. 诗歌创作

  3. 诗人希望在何处可以“揖仙官”? A. 江边
    B. 太行山
    C. 逍遥之地
    D. 诗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作,同样展现了对兄弟的关心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与本诗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月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但苏轼更注重对月的哲理性思考,而黄爵滋则更突出个人情感的孤独和对友谊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