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岳麓道乡台
范成大
山外江水黄,江外满城绿。
城外杳无际,天低到平陆。
长烟贯楚尾,远势带吴蜀。
故园东北望,游子阑干曲。
白话文翻译:
在山的那边,江水泛黄,江的另一边,城市绿意盎然。
城外的景象无边无际,天空低垂,仿佛与平地相连。
长长的烟雾贯穿楚地的尽头,远处的山势延绵至吴、蜀两地。
我在故乡的东北方向眺望,游子倚着栏杆,心情荡漾。
注释:
- 山外江水黄:指江水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泛黄,可能是夕阳的光辉或季节的变化。
- 江外满城绿:江的另一边绿树成荫,表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城镇景象。
- 杳无际:形容远方的景色没有尽头,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 长烟贯楚尾:长长的烟雾贯穿在楚地的尽头,暗示着江河的流淌和远方的思念。
- 游子阑干曲:游子在栏杆上倚靠,心中思乡,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
典故解析:
- 楚和吴:楚和吴是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国度,常被用来象征南方的水乡和秀丽的山川。
- 游子:古代诗人常用游子来描绘身在异乡的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季明,号千里舟,江苏常熟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以清丽、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景色和表现游子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对故园的深切思念,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浓厚的乡愁。
诗歌鉴赏:
《题岳麓道乡台》是范成大表达乡愁的经典之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游子心情的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首联“山外江水黄,江外满城绿”,分别描绘了远方的江水与城市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水泛黄,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而满城绿则展现了生机与希望。第二联“城外杳无际,天低到平陆”,进一步增强了远方景色的辽阔感,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通过“天低到平陆”的描写,诗人表现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也暗含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接下来的“长烟贯楚尾,远势带吴蜀”则用烟雾象征着思乡的情感,远处的山势延绵不绝,仿佛在诉说着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一句“故园东北望,游子阑干曲”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游子在栏杆上眺望故乡,心中思绪万千,表现了对家乡的深沉思念。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游子在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画面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外江水黄:描绘了远方江水的颜色,可能与时间和天气有关。
- 江外满城绿: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 城外杳无际:强调了景色的辽阔,使人感到孤独与无奈。
- 天低到平陆:天与地的联系,使人感到压抑,也暗示着游子的心情。
- 长烟贯楚尾:长烟象征思念,贯通了楚地的尽头。
- 远势带吴蜀:远方的山势延伸至吴蜀,代表着南方的美丽。
- 故园东北望:最终游子目光投向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 游子阑干曲:游子倚靠栏杆,展现出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烟”比喻游子的思念。
- 对仗:如“山外江水黄,江外满城绿”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深入刻画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心灵的归属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继续。
- 城市:代表人们的生活和希望。
- 长烟:象征思念与无尽的乡愁。
- 栏杆:游子依靠的地方,象征着归属感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外江水黄”描绘的是哪个自然元素?
- A. 山
- B. 江水
- C. 城市
-
“长烟贯楚尾”中“长烟”象征什么?
- A. 美景
- B. 思念
- C. 孤独
-
诗中游子倚靠在哪里?
- A. 树上
- B. 阁楼
- C. 阑干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题岳麓道乡台》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情感,但前者更强调夜晚的寂静与孤独,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更为广阔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