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线堆》
时间: 2025-02-04 15:33:24
云木荡胸起,郁峨一峰危。
上有路千折,縺缕如萦丝。
是为麻线堆,厥险天下稀。
偪仄容半足,颠坠宁复稽。
腾猱尚愁苦,游子将安之。
浮屠德宝者,悲智绪等慈。
随山刊古木,寻壑得长矶。
舆梁捷飞度,布石绵阶梯。
自从新路改,重趼无赍咨。
县有孙少府,琬琰劖文词。
勿云此事小,惟有行人知。
况观峡山路,由来欠平治。
官吏既弗迹,谁肯深长思。
天险固自若,当令略成蹊。
土工运畚锸,石工操凿椎。
烈火败硗确,筑沙填隙巇。
多用百夫力,远无五旬期。
但冀米盐给,不烦金币支。
非客敢窃议,道傍询旄倪。
身虽雪山戍,亦愿助毫釐。
工费嗟小哉,政须贤有司。
东有管夷陵,西有叶秭归。
上维沈隐侯,夔台今吏师。
下维熊绎孙,长材佐州麾。
岂吾金闺彦,不如林下缁。
悬知议克合,了此一段奇。
舟楫避潢潦,置邮疾飞驰。
憧憧吴蜀客,来往当无时。
仍磨钻天石,大书四贤诗。
不佞愿秉笔,远寄峡口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麻线堆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云木荡胸起,郁峨一峰危。
上有路千折,縺缕如萦丝。
是为麻线堆,厥险天下稀。
偪仄容半足,颠坠宁复稽。
腾猱尚愁苦,游子将安之。
浮屠德宝者,悲智绪等慈。
随山刊古木,寻壑得长矶。
舆梁捷飞度,布石绵阶梯。
自从新路改,重趼无赍咨。
县有孙少府,琬琰劖文词。
勿云此事小,惟有行人知。
况观峡山路,由来欠平治。
官吏既弗迹,谁肯深长思。
天险固自若,当令略成蹊。
土工运畚锸,石工操凿椎。
烈火败硗确,筑沙填隙巇。
多用百夫力,远无五旬期。
但冀米盐给,不烦金币支。
非客敢窃议,道傍询旄倪。
身虽雪山戍,亦愿助毫釐。
工费嗟小哉,政须贤有司。
东有管夷陵,西有叶秭归。
上维沈隐侯,夔台今吏师。
下维熊绎孙,长材佐州麾。
岂吾金闺彦,不如林下缁。
悬知议克合,了此一段奇。
舟楫避潢潦,置邮疾飞驰。
憧憧吴蜀客,来往当无时。
仍磨钻天石,大书四贤诗。
不佞愿秉笔,远寄峡口碑。
白话文翻译
云木之间,胸中荡漾起伏,挺拔的山峰危峻无比。
山顶上蜿蜒曲折的小路,像麻线一样缠绕。
这就是“麻线堆”,其险峻之处在于世上罕见。
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一只脚,若有所失,便会摔下去。
即使是腾跃的猴子也会感到苦恼,游子又能安然何处呢?
佛塔和德宝者,悲伤与智慧相伴,情同手足。
沿着山脊雕刻古老的树木,寻觅山谷中的长矶。
车马轻快地飞跃过去,石头铺成的阶梯绵延不绝。
自从新路开通,重重障碍已不再。
县里有位孙少府,文采斐然,才华出众。
不要说这事微不足道,唯有行者自知其难。
更何况峡谷山路,历来不平整。
官吏既不亲自前来,谁愿意深思长远?
这天险本来就这样,理应稍作开辟。
土工们扛着铲子,石工们挥舞着凿子。
烈火焚烧坚石,填沙筑堤加固。
需要百人之力,远没有五旬之期。
只求米盐供给,不劳金钱支撑。
非旅人敢随意议论,路旁询问的都是行人。
我虽驻守雪山,也愿贡献一分微薄之力。
工费虽小,政务仍需贤能之士。
东有管夷陵,西有叶秭归。
上面是沈隐侯,夔台如今的官吏。
下面是熊绎孙,长材助州治理。
难道我金闺中的人才,尚不如林间的隐士?
悬知议论得以达成,便能完成这一段奇迹。
舟船避开洪水,邮递迅疾而行。
来来往往的吴蜀客,随时都在路上。
我还要磨砺钻石,书写四位贤人的诗篇。
不才愿意执笔,远寄峡口的碑文。
注释
- 麻线堆:形容山路的险峻,像麻线一样纠缠。
- 偪仄:形容狭窄、陡峭的样子。
- 腾猱:指跳跃的猴子,象征灵活与困难。
- 浮屠:佛塔,象征宗教的慈悲。
- 舆梁:车马,形容运输的便利。
- 米盐:生活必需品,代表人民对物资的需求。
- 渠:水渠,象征交通和沟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君隐,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及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
创作背景
《麻线堆》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描写了险峻的山路和对交通改善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对官吏责任心的呼吁。
诗歌鉴赏
《麻线堆》是一首描绘险峻山路及其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山路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险恶。开头的“云木荡胸起,郁峨一峰危”,生动地勾勒出云雾缭绕、峰峦叠嶂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观。
接下来的“上有路千折,縺缕如萦丝”,则引入了主题——艰难的山路,暗示着交通的艰辛与人们生活的困境。诗人用“麻线堆”来比喻山路的复杂与危险,体现了他对行人的深切关怀。
在诗的中段,范成大提到“游子将安之”,表现了他对游子的同情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浮屠德宝者”的描绘,诗人将宗教的慈悲与人间的苦难相对照,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修路工作的呼吁与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和对官吏的期许。诗中提到的“工费嗟小哉,政须贤有司”,强调了治理与建设的责任在于有能力的官员,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一种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以其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使人们在欣赏自然壮丽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木荡胸起:云雾在山间起伏,胸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
- 郁峨一峰危:高耸的山峰显得格外险峻。
- 上有路千折:山上蜿蜒曲折的道路。
- 縺缕如萦丝:道路如同细丝缠绕,难以行走。
- 是为麻线堆:形容这种复杂的山路。
- 厥险天下稀:这种险峻的地方世上少见。
- 偪仄容半足: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一只脚。
- 颠坠宁复稽:若有不慎,便会摔下去。
- 腾猱尚愁苦:即使是猴子也会感到苦恼。
- 游子将安之:游子又能在哪里安宁呢?
- 浮屠德宝者:佛塔和德宝者,象征慈悲。
- 悲智绪等慈:悲伤与智慧相伴,情同手足。
- 随山刊古木:沿着山脊雕刻古老的树木。
- 寻壑得长矶:寻找山谷中的长矶。
- 舆梁捷飞度:车马轻快地飞跃山路。
- 布石绵阶梯:石头铺成的阶梯绵延不绝。
- 自从新路改:自从新路开通。
- 重趼无赍咨:重重障碍已不再。
- 县有孙少府:县里有位孙少府,才华出众。
- 琬琰劖文词:他的文采如美玉般璀璨。
- 勿云此事小:不要说这事微不足道。
- 惟有行人知:唯有行者自知其难。
- 况观峡山路:更何况峡谷山路,历来不平整。
- 官吏既弗迹:官吏既不亲自前来。
- 谁肯深长思:谁愿意深思长远的问题?
- 天险固自若:这天险本来就这样。
- 当令略成蹊:理应稍作开辟。
- 土工运畚锸:土工们扛着铲子。
- 石工操凿椎:石工们挥舞着凿子。
- 烈火败硗确:烈火焚烧坚石,填沙筑堤加固。
- 多用百夫力:需要百人之力。
- 远无五旬期:远没有五旬之期。
- 但冀米盐给:只求米盐供给。
- 不烦金币支:不劳金钱支撑。
- 非客敢窃议:非旅人敢随意议论。
- 道傍询旄倪:路旁询问的都是行人。
- 身虽雪山戍:我虽驻守雪山。
- 亦愿助毫釐:也愿贡献一分微薄之力。
- 工费嗟小哉:工费虽小。
- 政须贤有司:政务仍需贤能之士。
- 东有管夷陵:东有管夷陵。
- 西有叶秭归:西有叶秭归。
- 上维沈隐侯:上面是沈隐侯。
- 夔台今吏师:夔台如今的官吏。
- 下维熊绎孙:下面是熊绎孙。
- 长材佐州麾:长材助州治理。
- 岂吾金闺彦:难道我金闺中的人才。
- 不如林下缁:尚不如林间的隐士。
- 悬知议克合:悬知议论得以达成。
- 了此一段奇:便能完成这一段奇迹。
- 舟楫避潢潦:舟船避开洪水。
- 置邮疾飞驰:邮递迅疾而行。
- 憧憧吴蜀客:来来往往的吴蜀客。
- 来往当无时:随时都在路上。
- 仍磨钻天石:我还要磨砺钻石。
- 大书四贤诗:书写四位贤人的诗篇。
- 不佞愿秉笔:不才愿意执笔。
- 远寄峡口碑:远寄峡口的碑文。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麻线堆”比喻山路的复杂与危险。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腾猱尚愁苦”。
- 对仗:如“东有管夷陵,西有叶秭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险峻山路的描写,反映了对交通改善的渴望与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同时呼吁官员应尽责、重视民生,表现了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期盼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木: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变化。
- 峰危:代表险峻的地形,暗示生活的艰难。
- 麻线:比喻复杂的道路,隐喻人生的曲折。
- 浮屠:象征宗教和慈悲,传递人文关怀。
- 舟楫:象征交通与交流,反映社会的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麻线堆”比喻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难走的山路
- C. 交通繁忙
- D. 人生的曲折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浮屠德宝者”象征着___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官员无所作为的不满。(对/错)
答案
- B
- 宗教的慈悲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山行》 - 杜牧
诗词对比
- 《登高》 - 杜甫:同样描绘了自然山水的壮丽,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描写的虽然是夜泊之情,但也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注释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