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聪父见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4:38:23

十年迁客北归时,旁海相逢叹渺瀰。

枝上烟光忙蛱蝶,尊中风味夺酴醾。

老来诗思真枯井,别后心情似乱丝。

喜故将军殊矍铄,家山小筑未为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聪父见遗二首 其一
——张元干

十年迁客北归时,旁海相逢叹渺瀰。
枝上烟光忙蛱蝶,尊中风味夺酴醾。
老来诗思真枯井,别后心情似乱丝。
喜故将军殊矍铄,家山小筑未为迟。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十年后我这个流亡的游子终于回到北方,和朋友在海边相遇,不禁感慨时光的渺茫。树枝上,烟光闪烁,蝴蝶在忙碌地飞舞;酒杯中,酒的香味超越了陈酿的醇厚。年纪大了,诗思如同枯井,毫无生机;分别后,心情如同缠绕的乱丝。见到老朋友将军依然精神矍铄,我感到欣慰,回到故乡的小屋并不算晚。

注释

  • 迁客:指在外漂泊的人。
  • 渺瀰:形容时光的无常和渺小。
  • 烟光:指光影交错的景象。
  • 蛱蝶:一种蝴蝶,象征着美和自由。
  • 酴醾:陈酒,形容酒的醇香。
  • 枯井:比喻诗思枯竭。
  • 乱丝:形容心情的复杂和不安。

典故解析

“十年迁客”的“迁客”可以看作是对历史上许多文人因政治原因被迫离乡的隐喻,诗人通过这种自我投射,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宋代诗人,生于北方,身世颇具传奇色彩。张元干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处,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是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北归之际,经历了十年的流亡生涯,面对故乡的景象与老友的重逢,诗人感慨万千,情绪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流亡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的“十年迁客北归时”,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经历,设定了情感的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勾勒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蝴蝶翩翩起舞和美酒芬芳,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与短暂。然而,老年的诗思如同“枯井”,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创作的艰难。最后,诗人对老友将军的矍铄精神感到欣慰,暗示着即使在老去中,依然能够保持一份对生活的热忱与追求。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孤独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年迁客北归时”:引入诗人流亡的身份,强调时间的漫长。
    • “旁海相逢叹渺瀰”:描述在海边重逢的情景,感叹时光的无常。
    • “枝上烟光忙蛱蝶”: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尊中风味夺酴醾”:强调酒的香醇,暗含对生活的享受。
    • “老来诗思真枯井”:表达对创作灵感缺乏的感慨。
    • “别后心情似乱丝”:形容心情的复杂与不安。
    • “喜故将军殊矍铄”:对老朋友精神状态的赞美。
    • “家山小筑未为迟”:表达对回归故乡的期待与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思比作“枯井”,形象生动。
    • 对仗:如“枝上烟光”和“尊中风味”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流亡生活的孤独,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最终在重逢中寻找到了些许慰藉。

意象分析

  • 迁客:象征流亡与无奈。
  • 蛱蝶:象征美好与自由的生活。
  • 酴醾:象征生活的享受与追求。
  • 枯井:象征灵感的枯竭与创作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十年迁客”中的“迁客”指的是: A. 在外漂泊的人
    B. 回乡的人
    C. 游山玩水的人
    D. 旅行的人

  2. 诗中提到的“蛱蝶”象征着: A. 难以捉摸的心情
    B. 美丽与自由
    C. 生活的艰难
    D. 诗人的孤独

  3. 诗人对老将军的精神状态的态度是: A. 失望
    B. 欣慰
    C. 无所谓
    D. 质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张元干的《次韵聪父见遗二首 其一》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张元干更注重流亡生活的感慨,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