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政和壬辰东都作)》

时间: 2025-01-11 06:10:49

黄莺啼破纱窗晓。

兰缸一点窥人小。

春浅锦屏寒。

麝煤金博山。

梦回无处觅。

细雨梨花湿。

正是踏青时。

眼前偏少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政和壬辰东都作)
黄莺啼破纱窗晓。
兰缸一点窥人小。
春浅锦屏寒。
麝煤金博山。
梦回无处觅。
细雨梨花湿。
正是踏青时。
眼前偏少伊。

白话文翻译:

黄莺在清晨啼叫,把窗纱的宁静打破。
兰缸里的一点点花香让人觉得身形渺小。
春天刚刚开始,锦屏显得有些寒冷。
香气如麝香般弥漫,金博山的景致恍若在梦中。
梦境中找不到她的身影。
细雨中,梨花被打湿。
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可是眼前却少了她的身影。

注释:

  • 黄莺:一种鸟,常在春季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纱窗:窗帘,通常用轻薄的纱布制成。
  • 兰缸:盛放兰花的缸,象征高雅和清香。
  • 锦屏:华丽的屏风,通常用来装饰房间。
  • 麝煤:指麝香,也是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
  • 金博山:可能是指某个山名,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致。
  • 踏青:春天外出游玩,欣赏大自然。

典故解析:

  • “踏青”:古代春天游玩的习俗,诗中提到的“正是踏青时”表明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 “梨花”:梨花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纯洁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干,号止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初期,工于诗词,尤其擅长词,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政和年间,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情感。开篇“黄莺啼破纱窗晓”即营造出清晨的宁静与鸟鸣的生动,黄莺的鸣叫打破了清晨的静谧,给人以清新之感。紧接着“兰缸一点窥人小”,从兰花的香气和形象引出对人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渺小的感觉。春天的到来虽然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但同时也蕴藏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尤其是“梦回无处觅”一句,展现了对爱人的深切怀念,仿佛梦中寻觅总是无果。

“细雨梨花湿”则进一步渲染了春雨的细腻和梨花的清丽,借此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与对爱情的渴望。结尾“眼前偏少伊”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恋人缺席的失落,春天虽美,却因孤独而显得暗淡。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引入情感,情景交融,展现了宋代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莺啼破纱窗晓:黄莺的清晨鸣叫打破了窗前的宁静,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与活力。
  • 兰缸一点窥人小:兰缸中花香袭人,令人感到自己的渺小,暗示着对美的向往与自我反思。
  • 春浅锦屏寒:春天刚刚开始,锦屏显得有些寒冷,表达了春天的初期特征和内心的微妙感受。
  • 麝煤金博山:香气如麝香般弥漫,金博山的美景在梦中浮现,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梦回无处觅:梦中寻觅恋人,却无处可寻,表现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 细雨梨花湿:春雨细腻地打湿了梨花,增强了季节的氛围和情感渲染。
  • 正是踏青时:春天最适合外出游玩,强调了春天的生机。
  • 眼前偏少伊:眼前却少了爱人的身影,反映了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莺的鸣叫与春天的到来相联系,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啼破”展现黄莺的生动与活力。
  • 对仗:如“梦回”与“无处觅”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爱人深切的思念,展现了自然与情感之间的微妙联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兰缸:象征高雅与清香。
  • 细雨:象征细腻与温柔,增添了春天的情感色彩。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丽,映射出诗人对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莺啼破纱窗晓”中的“黄莺”象征什么?

    • A. 夏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兰缸”主要用来盛放什么?

    • A. 兰花
    • B. 玫瑰
    • C. 菊花
    • D. 荷花
  3. “眼前偏少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思念
    • C. 愤怒
    • D. 无所谓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欧阳修《蝶恋花》

诗词对比:

  • 张元干《菩萨蛮》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词都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爱人的思念,但张元干的词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李清照的词则更加细腻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