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徐平父往水南
东汉高士后,晚唐先辈家。
聚萤十年读,中鹄一毫差。
昔有人还贽,今无佛雨花。
水南士渊薮,弹铗不须嗟。
白话文翻译
送别徐平父前往水南:
自古以来,东汉的高士都已经不在了,只有晚唐的名士还留存。
我在这十年的时光里,聚精会神地读书,然而仍有一丝不足。
曾经有人回赠礼物,如今却没有佛陀的雨花。
水南的士人就像渊深的水草,弹铗而歌也不必感叹。
注释
- 高士:指有德行和才华的人。
- 晚唐:指唐朝的后期,文人辈出,诗歌繁荣的时期。
- 聚萤:形容夜晚读书,像萤火虫一样聚集光亮。
- 中鹄一毫差:指虽有进步,但仍有微小的不足。
- 贽:礼物,贽品。
- 佛雨花:佛教典故,形容祥瑞的雨和花。
- 士渊薮:指水南的士人众多而深厚,象征文化的丰富。
- 弹铗:弹奏铗器,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石洲,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深思与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失意的时代。徐平父是刘克庄的朋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送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士人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徐平父往水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徐平父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当下士人境遇的感叹。诗的开头提到“东汉高士后,晚唐先辈家”两句,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过往名士的怀念,流露出一种对古代高士的向往与钦佩。然而,接下来的“聚萤十年读,中鹄一毫差”则显现出诗人的自省与不安,尽管花费了十年心血于学问,但仍感到自身的不足,显示出诗人对自己学识的严苛要求。
继续深入,诗中提到“昔有人还贽,今无佛雨花”,一方面反映出对往昔友好的怀念,另一方面又对当下的孤独与无奈感到失落。这种对比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揭示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水南士渊薮,弹铗不须嗟”则将情感引向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尽管士人众多,但依然保持着一种清高与自得,似乎在暗示即便身处困境,也要自持风骨。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个人的追求,充分展现了刘克庄的文人气质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汉高士后:指东汉时期的高士已经消逝,暗示时代的变迁。
- 晚唐先辈家:提到晚唐的名士,表明对前辈的崇敬。
- 聚萤十年读: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灯下苦读的情景。
- 中鹄一毫差:虽有成就,但自觉仍有不足。
- 昔有人还贽:回忆往日的友谊与礼物,表达怀念。
- 今无佛雨花:当下缺乏美好与祥和的象征。
- 水南士渊薮:水南地区士人的丰厚文化底蕴。
- 弹铗不须嗟:表明对现状的自信与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读书比作聚萤,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加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同时也传达了对学问追求的执着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士:象征理想与追求。
- 聚萤:象征努力与坚持。
- 佛雨花:象征祥和与美好。
- 士渊薮:象征文化的深厚与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士”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
- A. 隋代
- B. 东汉
- C. 宋代
-
“聚萤十年读”意指什么?
- A. 读书的时间
- B. 学习的态度
- C. 人生的经历
-
诗中提到“今无佛雨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对人生的失落
-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突显了李白洒脱的个性与对自由的向往。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主题与刘克庄的诗有所不同,但同样具有深远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克庄的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