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明无惰赵公哀诗二首》

时间: 2025-01-26 02:45:58

惜身顾影世滔滔,叹息斯人振古豪。

中垒老犹献封事,三闾去尚作离骚。

无金可遗贫如故,加璧难招节更高。

有泪数行刍一束,若为飞渡浙江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明无惰赵公哀诗二首
作者: 刘克庄

惜身顾影世滔滔,
叹息斯人振古豪。
中垒老犹献封事,
三闾去尚作离骚。
无金可遗贫如故,
加璧难招节更高。
有泪数行刍一束,
若为飞渡浙江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与对赵公的哀悼。诗人感叹,身处于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中,自己却显得如此渺小,只有孤独的身影伴随着自己。他为赵公感到惋惜,认为他是一个古代豪杰。虽然中垒(赵公的封号)年老,依然愿意为国家献计献策,像屈原一样在离骚中抒发自己的忧愁。诗人虽然一贫如洗,却没有遗留下什么金钱,而道德的追求却更显得高洁难得。即使流下几行眼泪,仿佛只是为一束草而已,若是为了渡过浙江的波涛而流泪,更是无奈。

注释:

  • 惜身: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 顾影:回首自己的影子,指孤独。
  • 世滔滔:形容社会的变幻无常。
  • 中垒:指赵公的封号,象征其地位。
  • 三闾:指屈原,寓意忧国忧民。
  • 无金可遗:没有财富可以遗留,强调贫困。
  • 加璧:比喻美德的加持,难以获得更高的道德境界。
  • 刍一束:草的一束,象征微薄的哀悼。
  • 飞渡浙江涛:比喻艰难险阻的渡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为主。他的诗歌常常融入政治、历史的思考,具有深邃的内涵。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人通过对赵公的哀悼,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失望,以及对那些为国捧心的豪杰的敬仰与惋惜。

诗歌鉴赏:

《端明无惰赵公哀诗二首》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历史感,展现了诗人对赵公的无限怀念和对世事的深刻反思。诗中,诗人将自己与赵公的遭遇对比,通过对“世滔滔”的叹息,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和对伟人命运的惋惜。刘克庄以“中垒老犹献封事”来描绘赵公的忠诚与坚持,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诗中与屈原的“离骚”相呼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又深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凄凉而又崇高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惜身顾影世滔滔:感叹自己在世间的渺小与孤独。
  2. 叹息斯人振古豪:为赵公的英豪气概感到惋惜。
  3. 中垒老犹献封事:尽管年老,仍然愿为国家献计。
  4. 三闾去尚作离骚:即使身处困境,心中仍有屈原的忧国情怀。
  5. 无金可遗贫如故:没有财富可留给后人,强调自己的贫困。
  6. 加璧难招节更高:道德的追求更显得难能可贵。
  7. 有泪数行刍一束:虽然悲伤,却无以为继。
  8. 若为飞渡浙江涛:为了渡过艰难险阻而流泪,表达无奈与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无金可遗,贫如故”,对比鲜明。
  • 比喻:用“飞渡浙江涛”比喻人生的艰难。
  • 象征:草束象征微薄的哀悼与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赵公的哀悼,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伟大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独感的象征。
  • :象征伟大与理想。
  • 草束:象征微薄而无力的哀悼。
  • :象征人生的艰难与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中垒”指的是谁?

    • A. 屈原
    • B. 赵公
    • C. 刘克庄
    • D. 其他
  2. 诗人对赵公的情感是?

    • A. 崇拜
    • B. 惋惜
    • C. 轻视
    • D. 无所谓
  3. “无金可遗贫如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无奈
    • C. 失落
    • D.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by 屈原
  • 《秋夕》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端明无惰赵公哀诗二首》与屈原的《离骚》,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无奈,但刘克庄更强调时事的变迁与人的渺小,屈原则是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