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言破崖岸,尘事尽磨刮。
况此气澄明,幽襟亦轩豁。
竟日坐衡茅,同心异胡越。
吾道今不孤,长吟为君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友情的思考。诗人放声高歌,似乎要冲破崖壁,抛弃尘世的烦恼。如今的气候清明,心境也变得开阔与豁达。整日坐在茅草屋中,心意相同却又身处异地。我的道路如今不再孤单,长久吟唱,为你而歌。
注释:
- 放言:放开言辞,畅所欲言。
- 破崖岸:形容高声歌唱,似要冲破高崖。
- 尘事:世俗的琐事、烦恼。
- 气澄明:天气晴朗、清新。
- 幽襟:指内心的情怀、境界。
- 轩豁:开阔、豁达。
- 衡茅:坐于茅草屋中。
- 同心:志同道合。
- 异胡越:身处不同的地方,指可能身在不同的地域。
- 吾道今不孤:我的道路不再孤单。
- 长吟:长久地吟唱。
- 为君发:为你而发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松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与朋友刘十秀才的交往中,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背景是北宋时期,士人交流频繁,诗歌成为寄情的重要方式。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开篇以“放言破崖岸”引入,生动描绘出诗人高昂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热情,仿佛在歌声中冲破了现实的束缚。接着“尘事尽磨刮”则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抛弃,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
诗中“况此气澄明,幽襟亦轩豁”,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心境的开阔与宁静。整日坐于茅草屋中的描写,更突显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心灵的寄托。最后两句“吾道今不孤,长吟为君发”,不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心灵相通的愉悦,也体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与友人共鸣、相互激励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对友情的珍视,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雅与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放言破崖岸:表达诗人放声高歌,意欲打破一切束缚。
- 尘事尽磨刮:抛弃世俗烦恼,追求精神的自由。
- 况此气澄明:天气晴朗,心情愉悦。
- 幽襟亦轩豁:内心的境界也变得开阔。
- 竟日坐衡茅:整天在茅草屋中思考。
- 同心异胡越:心意相同却身处不同地方,表现出友情的珍贵。
- 吾道今不孤:自己的道路不再孤单,暗示友情的支持。
- 长吟为君发:为朋友而吟唱,表明情感的寄托。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放言破崖岸”比喻高歌的豪情。
- 对仗:如“同心异胡越”,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多次使用“尘事”“幽襟”等,强调诗人的内心感受。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崖岸:象征高远、艰难的境界,代表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
- 尘事:象征世俗的琐事与烦恼,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气澄明:象征清新、明朗的状态,体现诗人的内心宁静。
- 幽襟:象征内心的情怀,反映出诗人豁达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放言破崖岸”意欲表达什么? A. 高声歌唱
B. 生活的艰辛
C. 朋友的支持
D. 自然的美丽 -
“尘事尽磨刮”指的是什么? A. 世俗的烦恼
B. 自然的变化
C. 诗人的孤独
D. 友谊的珍贵 -
整首诗的主题是?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友情的思考
C. 对生活的感悟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友情的珍视,但梅尧臣更为内敛,李白则豪放奔放,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