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脯》

时间: 2025-01-26 07:41:22

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修。

易甘非爱日,不败任经秋。

可用资宾豆,何妨鄙荐{左月右肃}。

考之新月录,美脆胜庖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脯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修。
易甘非爱日,不败任经秋。
可用资宾豆,何妨鄙荐左月右肃。
考之新月录,美脆胜庖牛。

白话文翻译:

猎得山兽,切下新鲜肉制成腊脯。
美味并非我所独爱,纵然不能抵挡秋日的诱惑。
可用来招待宾客,何妨在月明之夜轻松享用。
根据新月的记录,这腊脯的鲜美甚至胜过牛肉。

注释:

  • 畋猎:狩猎,捕捉野兽。
  • 封兽:指在特定区域内捕获的动物。
  • 腶修:腌制和修整,指加工肉类。
  • 易甘:形容美味的食物。
  • 宾豆:用来招待宾客的食物。
  • 鄙荐:形容简单的推荐。
  • 左月右肃:指夜晚适合聚会的情景。
  • 新月录:指记录新月的诗文,象征清新的事物。
  • 美脆胜庖牛:意为腊脯的鲜美超过了牛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阳山,宋代著名的诗人,官至礼部侍郎。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紧凑的结构而闻名,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腊脯》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时代。诗人通过对美味腊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食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腊脯》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出诗人对美味与生活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诗人讲述了通过狩猎获得的山兽,经过加工制成腊脯,显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接着,诗人强调了美味的相对性,认为美食不应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文化表达。诗中提到“可用资宾豆,何妨鄙荐左月右肃”,暗示了诗人在社交活动中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并在月光下与朋友们共享美食的闲适情境。最后一句“美脆胜庖牛”则是对腊脯的高度赞美,彰显了诗人对自然馈赠的珍视。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腊脯的描述,诗人将简单的食物与高雅的社交结合在一起,展示了一种质朴而深刻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畋猎得封兽:通过狩猎获得的野兽,暗示诗人在自然中取材。
  2. 割鲜为腶修:切下刚捕获的肉进行腌制,显示出对美食的讲究。
  3. 易甘非爱日:美味的食物并非我所唯一追求,也体现出一种生活的淡泊。
  4. 不败任经秋:纵然无法抵挡秋天的诱惑,说明美食的吸引力。
  5. 可用资宾豆:可以用来招待朋友,展示一种社交的温情。
  6. 何妨鄙荐左月右肃:在月明之夜,轻松分享美食,体现生活的闲适。
  7. 考之新月录:引用新月的记录,象征美的事物。
  8. 美脆胜庖牛:腊脯的美味甚至胜过牛肉,强调其独特的美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腊脯与牛肉进行对比,突显腊脯的独特魅力。
  • 拟人:赋予腊脯以“美脆”的特性,使其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紧凑,句式相对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自然美食的赞美、生活的享受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味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脯:象征传统的美味及生活的简单乐趣。
  • 山兽:代表自然的馈赠,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新月:象征新鲜、清新和希望,隐喻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腊脯”是用什么制作的?

    • A. 牛肉
    • B. 山兽
    • C. 鸡肉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食的什么态度?

    • A. 只追求名贵
    • B. 享受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 C. 不在乎食物
  3. 诗中提到的“左月右肃”代表什么样的场景?

    • A. 白天的聚会
    • B. 月明夜晚的闲适聚会
    • C. 秋天的田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描写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苦闷)
  • 《咏柳》:贺知章(描写自然之美与生活感悟)

诗词对比:

  • 《腊脯》《春望》的对比:
    • 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然而《腊脯》侧重于对美食的赞美,体现社交的温情;而《春望》则更侧重于对人生苦闷的哲思,揭示了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