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西山虎》

时间: 2025-04-29 01:42:45

猛虎畏白日,孤客莫夜行。

彼以不暴众,此何独忘生。

饥必见人食,不食且无名。

麋鹿能远遁,安得逢怒狞。

由人不由常,役役官有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猛虎畏白日,孤客莫夜行。
彼以不暴众,此何独忘生。
饥必见人食,不食且无名。
麋鹿能远遁,安得逢怒狞。
由人不由常,役役官有程。

白话文翻译:

猛虎畏惧白天的阳光,孤独的旅客不敢在夜晚行走。
猛虎因为不对群体施暴而存活,难道人类就如此忘记自己的生命?
饥饿时必然见到人类的食物,不吃东西就没有名声。
麋鹿能够远远逃跑,怎么可能遭遇怒虎的攻击?
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的行为而非自然规律,官员们也有自己的职责。

注释:

  • 猛虎:指老虎,象征着凶猛和危险。
  • 白日:指白天,象征光明和安全。
  • 孤客:指独自旅行的人,暗示孤独和脆弱。
  • 暴众:指对众生施暴。
  • 饥必见:饥饿时必然看到食物。
  • 麋鹿:一种动物,象征逃避和生存能力。
  • 怒狞:指愤怒而凶狠的老虎。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老虎的隐喻,探讨了人类在生存与伦理间的挣扎。诗中提到的“猛虎”不对众生施暴,而是隐藏于白昼,这暗示了某种生存智慧和对生命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圣俞,号白石,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于诗歌、词赋及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社会与人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面对凶猛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时,个体的脆弱与无奈。

诗歌鉴赏:

《闻西山虎》是一首反映生存哲学的诗,诗中通过老虎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人类自身处境的思考。开头两句,猛虎畏惧白日,孤客不敢夜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虎作为自然界的强者,竟然惧怕光明,而人类在夜晚出行则显得脆弱无助。这种反转的形象,揭示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生存的艰难。

接下来的几句更是深入探讨了生存的意义。诗人用“饥必见人食”来说明在困境中生存的本能,而“麋鹿能远遁”则强调了逃避危险的智慧。诗中提到“由人不由常”,揭示了人类行为对命运的影响,表明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人的选择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整首诗通过老虎这一意象,引发了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折射出宋代社会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猛虎畏白日:老虎在白天感到害怕,暗示光明能够驱散黑暗与恐惧。
    2. 孤客莫夜行:孤独的旅者在夜间行走会感到不安,反映出人类的脆弱。
    3. 彼以不暴众:老虎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它不伤害其他动物,暗示生存的智慧。
    4. 此何独忘生:人类为何忘记珍惜生命,发出反思的声音。
    5. 饥必见人食:在饥饿时,人们必然会看到食物,生存的本能。
    6. 不食且无名:不吃东西就没有名声,说明生存与价值的关系。
    7. 麋鹿能远遁:麋鹿能够逃避捕食者,象征生存能力。
    8. 安得逢怒狞:如何能遭遇愤怒的猛兽,反映出对生死的思考。
    9. 由人不由常:人的行为决定命运,而不是自然规律。
    10. 役役官有程:官员们也有自己的职责,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
  •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比喻(如“猛虎”象征强者)、对比(光明与黑暗的对比)、拟人(赋予老虎人类的情感与行为),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以及在生存中如何做出选择,强调了生命的珍贵与生存的智慧。

意象分析:

  • 猛虎:象征力量与威胁,同时也寓意对生命的畏惧。
  • 白日:象征光明与安全,驱散黑暗的恐惧。
  • 孤客:象征脆弱与无助,反映个体在社会中的孤立感。
  • 麋鹿:象征逃避与生存能力,强调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猛虎畏白日”所表达的意思是: a) 老虎在白天很强大
    b) 老虎害怕光明
    c) 白天是捕猎的最佳时机

  2. “孤客莫夜行”意指: a) 孤独的人不应在夜晚旅行
    b) 夜晚是最安全的时刻
    c) 旅行者应当勇敢面对夜晚

  3. 诗中提到的“由人不由常”强调: a) 自然法则比人类行为更重要
    b) 人的选择对命运有决定性影响
    c) 社会制度的影响大于个人努力

答案:

  1. b) 老虎害怕光明
  2. a) 孤独的人不应在夜晚旅行
  3. b) 人的选择对命运有决定性影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
  • 《静夜思》:在夜晚则反映了思乡之情,与《闻西山虎》中的孤独感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