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 其五》

时间: 2025-01-11 10:13:24

云深石室白生虚,夜冷枯僧入定初。

水月盈盈人不睡,但分清影与寒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深石室白生虚,
夜冷枯僧入定初。
水月盈盈人不睡,但分清影与寒鱼。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缭绕的深山石室里,白色的光线显得无比虚幻;
夜晚寒冷,枯瘦的僧人刚刚进入冥想状态。
水中月影清晰,人们却无法入睡,只能分辨清幽的影子和寒冷的鱼影。

注释:

  • 云深石室:指阴云密布的山间石室,形容环境幽深。
  • 白生虚:白色的光在幽暗中显得虚无缥缈。
  • 夜冷:指夜晚的寒冷。
  • 枯僧:指年老的和尚,通常形容修道者的身心枯竭。
  • 入定:指修行者进入深度冥想的状态。
  • 水月盈盈:指水中的月影清晰可见。
  • 分清影与寒鱼:意指能辨别水中月影与寒冷的鱼影。

典故解析:

  1. 入定:在佛教中,指通过修行进入的深层次的冥想状态。
  2. 水月:常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反映出人的内心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式昌,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淡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之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行走在温州至处州的道路上,目睹夜晚的自然景色与修行僧人的身影,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 其五》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场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修行者的状态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首句“云深石室白生虚”通过“云”与“石室”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而“白生虚”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暗示着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接着“夜冷枯僧入定初”,通过寒冷的环境和枯瘦的和尚的描写,呈现出一种静谧的修行场景,给人以深思。最后两句“水月盈盈人不睡,但分清影与寒鱼”则通过水中月影与鱼影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不安,虽夜深人静,却因思绪纷杂而难以入睡。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内心的哲思,是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深石室白生虚: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石室,云雾缭绕,光线显得模糊虚幻,暗示着一种隐秘和神秘的氛围。
  2. 夜冷枯僧入定初:寒冷的夜晚,年迈的和尚刚刚进入冥想,形成一种静谧与专注的对比。
  3. 水月盈盈人不睡:水中的月影清晰可见,但人却因思虑而无法入睡,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4. 但分清影与寒鱼:诗人仅能分辨出水面上的月影与水中的鱼影,象征着对现实的深思与对虚幻的把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月盈盈”,将水中的月影比作现实中的梦幻。
  • 对仗:全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水中的月影与寒鱼赋予情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在孤独的夜晚,人在思虑中无法安眠的状态,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神秘与虚幻。
  2. 石室:代表隐逸与静谧。
  3. 水月:象征着虚幻与内心的思考。
  4. 寒鱼:暗示孤独与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夜冷枯僧入定”是指什么?

    • A. 寒冷的夜晚进入冥想
    • B. 温暖的夜晚休息
    • C. 白天去庙里
    • D. 旅行中的休息
  2. “水月盈盈”中的“盈盈”是指什么?

    • A. 满满的
    • B. 清晰的
    • C. 漂浮的
    • D. 亮亮的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但更显沉静与和谐。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孤独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